本篇文章1234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欧盟委员会高度肯定了Facebook等在线社交平台在监管互联网上的仇恨言论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其监管效率比6个月前提高了近一倍,59%的非法内容已从在线平台上删除。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各方“在压制互联网上的仇恨言论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进程令人鼓舞。”

对网络仇恨言论说“不”

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社交网络平台以高度的开放性吸引了大量的全球网民定居,各种信息和言论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然而,别有用心的个人或群体也利用社交网络平台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用户群大、信息年龄小的特点,在这里进行极端民族仇恨、种族仇恨、政治仇恨和个人仇恨言论的“病毒式传播”,产生“蝴蝶效应”,通过群体冲突、暴力攻击和仇外思想反映在现实生活中。

对网络仇恨言论说“不”

近年来,欧盟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仇恨言论最严重的地区。相继在其境内爆发的债务危机、难民危机、恐怖袭击危机和英国退出欧盟危机交织在一起,导致政府不堪重负、社会不堪重负,欧盟地区“网络仇恨”逐渐发酵——各成员国人民在社会平台上怨声载道、互相谩骂,种族主义言论层出不穷,“伊斯兰国”等组织的极端思想也借机渗透。一方面,“孤狼”不断被吸引发动恐怖袭击;另一方面,极右集团的势头不断扩大,对欧盟的团结、安全和稳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对网络仇恨言论说“不”

欧盟不能再冷眼旁观了,它已经将治理提上了日程。自去年以来,它不断向几大互联网巨头施压,逐步推动后者控制在线社交平台的言论,并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果。回顾一年多来欧盟网络治理的“心路历程”,其治理成功之路也已显露。

对网络仇恨言论说“不”

首先,它是对“是否要照顾它”的新理解。一度教条式地坚持所谓的“言论自由”,让欧盟政界和商界担心在线社交平台的言论控制,并将其视为不可触及的“禁区”。然而,残酷的现实最终使管理者意识到他们不能继续“追求名利,却遭受真正的灾难”,绝对的价值判断需要改变。互联网上仇恨言论举报审查机制的建立,反映出欧盟已经开始恢复防止滥用权力的“后审查原则”,并为网络言论划出了一条通道和设置了红绿灯。

对网络仇恨言论说“不”

二是“如何管理”的创新实践。一方面,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作为管理者,是网络监管的主要推动者。他们坚定地运用自己的公共权力,并积极向拥有“长臂管辖权”的网络公司施压,要求美国四大在线社交平台签署一项打击他们的协议。非法网络仇恨言论的“行为准则”;合理使用立法权力,今年5月,批准了立法提案,禁止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仇恨言论,对网络言论实施“严格限制”,并赋予监管行动合法性。另一方面,作为社交网络平台的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巨头更清楚自己管理者的职能和义务。随着欧盟的推动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激励,他们的态度逐渐变得更加积极,增加了对相关监管技术的投资。他们相继创建了数据库来识别带有暴力或极端内容的图片和视频,并启用了“屏蔽关键词”等措施。

对网络仇恨言论说“不”

网络仇恨言论对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和人类团结非常有害。《人民日报》对网络仇恨言论的管理任重道远,需要各方转变思想,深化认识,发展技术,注重落实。欧盟已经探索了一条道路,其他各方开始探索这条道路还为时不晚。

标题:对网络仇恨言论说“不”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