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16字,读完约8分钟
原标题:“新高考”之后,自主招生之路在哪里(深聚焦)
2017年高考刚刚结束,自主选拔考试将立即进行。上周末,全国90所高校相继启动了2017年自主选拔考试的初试。
根据高校的安排,通过初试的考生将于6月16日至18日参加复试,最终结果将于6月22日左右公布。
虽然今年试点的自主招生大学数量仍为90所,但招生人数控制在不超过招生总数的5%,与2016年基本持平。然而,今年的独立选拔考试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普遍担心今年是“新高考”的第一年。面对“新高考”和“三位一体”招生的新探索,已经进入第14个年头的自主招生能否与时俱进,准确定位?新一轮高考对高校自主招生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问题:你能更公平些吗
今年4月,教育部对今年的自主招生提出了“五严”要求,包括严格报名条件、严格材料审查、严格学校评估、严格监督制约、严格惩处弄虚作假等,以确保自主招生的真实性,确保公平正义,严格防范权力寻租。
在这方面,高校在自主选拔和考试中坚持精心选拔和对考生负责的原则,并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需求制定严格的标准。对于考生申请材料中需要筛选的内容,许多高校专家组会通过查阅各种公开信息,与中学或相关单位进一步核实,并与不同考生的相关材料进行横向比较,来确定其真实性和价值。每个学生的申请材料必须经过至少三轮考试,并由多名专家对学生的理想和抱负、高中成绩、社会服务、奖励和个人特点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评价意见。
与此同时,高校在今年的自主招生工作中加强了继续向教育薄弱地区倾斜的力度。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表示,为了真正选拔出有自强精神的贫困生,清华大学自2011年起就组织了一个“自强计划”。2016年,通过自我提升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共录取348名考生,占总招生规模的10.2%。李丹,一个土家族女孩,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几乎从未离开过湘西。她的父母以务农为生。当她上小学三年级时,她的父亲修理屋顶时不小心摔倒了,使她终身残疾。李丹学习刻苦,在自强计划中,他获得了30分的减认,并以湖南文科的名义被录取。
今年北京大学的自主选拔以公平为导向,继续面向县(含县级市)和偏远、贫困、民族地区县以下的高中,通过“梦想建设计划”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招收优秀农村学生。同时,在自主招生和“文科项目”招生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农村中学和农村户籍考生。无论是自主招生、文科人才培养计划、梦想建设计划、浙江三一计划还是上海文科计划,获得考试资格的考生如有经济困难,均可申请资助。
此外,秉承公平的指导,许多高校继续采用自我推荐的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招生简章的条件申请自我推荐。
第二个问题:它能更科学吗
为什么“朱良变成了一只蝴蝶”没有改变知更鸟和“狮子的吼声是什么?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狮吼的现象“为直升机设计直升机停机坪”...今年的自主选拔初试刚刚结束,兼收并蓄的试题引起了公众的热烈讨论。
自2003年第一批高校尝试自主招生以来,在过去的14年里,不仅试点高校的规模从22所扩大到90所,而且选拔的类型也逐渐多元化,从单一的自主招生,发展到了人们常说的“自主招生+高校特色招生计划”的复合型人才选拔方式,即普通的自主招生和特色计划相结合。例如,北京大学的普通自招与“博雅计划”相结合,清华大学的普通自招与“领导计划”和“自我完善计划”相结合,南开大学的“公共人才选拔计划”,复旦大学的“王道计划”和“博雅杯”相结合。其中,普通自主招生的招生目标是考察学生的学科特点和创新潜力,而特色计划更能体现不同学校的多样化特点。
无论是普通自主招生还是特殊计划招生,科学命题始终是检验自主招生含金量的重要指标。
“初试的所有考试内容不仅遵循中学的课程标准,也反映了选拔高层次大学人才的需要。试题涉及面广,形式灵活,难度大,选项多。他们不仅在课堂上检查中学生的知识,还检查学生的课外储备。刘震介绍,“自我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测试,注重深度,广度和灵活运用学生长期积累的知识。”我希望通过测试和选拔符合学校教育目标的人才来区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过程。"
今年,清华大学自主选择了第一批试题,数学与逻辑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基本数学素养。汉语测试材料大多来自社会热点或经典作品,侧重于对经典或常识的准确理解以及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随着大规模招生培养方式的变化,应注意交叉分析,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物理试题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能力考试的辨别力。化学试题注重考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酸雨的成因和危害、食品中的增塑剂和人体健康已成为命题来源的焦点。
北京大学的自主选拔仍然采用多样化的测试方法。对于自主报名的科技类考生,会进行一对多的现场答辩,许多不同学科的专家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考生的成绩进行提问。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毅表示,自主招生评估的难点在于如何识别和检验学生的特长和潜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和不同的天赋。统一评估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独特性,这也是自考联考成为“小高考”的重要原因。
为此,北京大学创新了考试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笔试和面试,而是为具有特殊才能和才能的学生量身定制考试方法,旨在从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了解考生的特长和创新潜力。李毅介绍说,北京大学努力为考生提供一个舞台,而不是一张试卷。“考试”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评估,而是让考生充分展示自己。
“虽然高校在自我选择命题的科学性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对于高校来说,试题能否真正反映高校的特点和水平,学生的专业和创新潜力能否得到有效的检验,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采访中,许多负责招生的老师坦言,“人才选拔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事情。”国外一流大学有一个由近百人组成的特殊招生小组。检查学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招生人员规模、招生方式的优化、命题的科学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个问题:它能有序地与“高考”衔接吗
今年,自主招生面临新形势:在实施“新高考”的第一年,一些地区的“一”分数线已经褪去,一些省份实施了“专业+部门”的自愿申报方式,使得一所学校在一个地区有多个录取分数线。此外,“三位一体”招生试点近年来在浙江等地也有大规模推广的趋势...
以“三位一体”招生为例,许多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都在浙江进行了探索。按照6: 3: 1的比例,高考分数占60%,大学综合考试占30%,高中水平考试占10%。最后,考生的综合分数被转换。记者了解到,每年6月22日左右,“三位一体”招生已经认可了学生的成绩。高考成绩一出来,考生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被高校录取了。这时,自主选拔刚刚进入到认可学生成绩的阶段。“很多通过自主招生获得分数降低的考生,都通过‘三一’考试确认了自己被高校录取,并放弃了自主招生的分数确定,这在客观上导致了考生自主招生的流失。”负责登记的人进行了分析。
如何回应?记者了解到,在浙江和上海,清华实施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估和“领先计划”分别给出了六种不同的考试科目组合,并采用专业组招生,旨在有效衔接新高考改革方案下的专业选择和志愿填报。在综合评价机制方面,学校还努力与浙江、上海新一轮高考改革计划进一步衔接。北京大学继续在浙江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并决定在上海实施“博雅计划”招生,探索建立具有北京大学特色的科学人才评价和人才选拔机制。(记者赵一娜)
标题:三问90所高校自主招生:能否更公平、更科学?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