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64字,读完约13分钟
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后真相时期,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尽管均匀化和共振的问题已经被提出,但是最优解还没有被找到。然后,趋利避害自然会成为探索和再创新的动力。
互联网时代和物联网时代的共同特征是科技创新占据主导地位,是时代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在全球联系的网络中,国家政策可能能够处理经济和生计问题,如税收、贸易、就业,甚至是国际敏感问题,如移民和反恐,但它们显然被每天数千英里甚至数千英里的技术创新带来的深刻变化所淹没。任何基于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政策的效果,在由科学技术编织的全球体系中,往往会无形中消失。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预先宣布的:一切都有两面性。既然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矛盾总是存在的,只是以何种方式和在何种程度上被转化和表现出来。那么,科学技术会带来新的风险,包括已知的未知风险和未知的未知风险,同时显著改善人类福祉吗?风险属性和结构是在进化、蜕变还是甚至蜕变?
同质化和同质化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写意。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是从点到线,连接成一个平面,形成一个成人的平面,然后汇聚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变的主题,它无处不在。变化标志着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进步。新的事物塑造了幻觉,并以毫秒为单位区别时间空和人,这样差异就可以被演绎到极致。这种变化的结果肯定与过去不同,但它是否与新时代的100%定义不同且无关紧要?始于细节的科技创新推动大趋势,形成大方向,产生大趋势,但同时也显示出全球性问题。世界是平的,网络时代的共同问题是相当程度的同质化,无论是发展的方式还是发展的结果。以下问题需要普遍和无差别的关注:
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的元问题不仅是速度和效率,还包括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它们与技术创新同步,甚至比技术创新更快。众所周知,网络战无处不在,比如黑客攻击服务器(索尼案例等)。),窃取用户信息(雅虎案例等)。)、虚假新闻(脸谱案件等)。),出售假货(天猫箱等)。),植入病毒或恶意软件(特洛伊木马、恶意软件等)。),等等。灰天鹅或黑天鹅相对不为人知的隐患正在蓄势待发,不仅危及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瘫痪系统的运行,还利用网络平台的漏洞攫取不当利益,干扰社会生活,不断侵蚀社会主体,同时增加社会运行成本。特别是在物联网的情况下,点和线的安全漏洞很容易高速传播,造成整个系统的安全事故。因此,本地风险本身就是系统风险,而且两者几乎同时爆发,同等匹配。信息云之后,信息安全的风险只会变得更加突出。无论是公共云还是私有云,有云的地方就会下雨,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系统鲁棒性问题。无人驾驶的自动化进程已经开始。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将理论上可证明的技术转化为实际的技术是新时代的一次长征,不可能取得全部成果。例如,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技术不仅在现实中一直在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和自动驾驶之间巡逻,而且在此过程中还不时发生事故,因此在人类运动变化的互动场景中,实验室技术很难转化为成本适中的产品和服务;例如,脸谱网的信息真实性验证和过滤系统,无处不在的社会媒体滋生了虚假新闻的瘟疫,新闻和新闻可能是信息,也许是噪音,也许是谣言,也许是虐待和攻击,既然没有承诺,如何做?(《游侠的历史记录》),所以Facebook积极开发和升级过滤工具,并与第三方机构(如事实核查机构、媒体)合作,比如淘宝和天猫的防伪机制的升级和优化,平台的覆盖面和外延越好,其潜在的信用背书就越强,消费者的身份信念要求平台内外都要有条不紊地进行修复,这是系统除恶的最基本要求。无论技术载体是平台还是汽车,集成系统的准确性和健壮性是前提,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随着系统复杂度的增加而增加。
系统性同质化。信息流动的速度几乎是瞬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几乎在技术上得到解决,获得对称信息的能力不再是根本障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本身在深度、广度和速度上都已成为现实。然而,信息的质量,尤其是清洁度、准确性和真实性,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实现对称。网络时代的信息对称是真正的信息对称,虚假信息也是对称的。在信息的广域覆盖和高度对称性下,受众获取的信息内容基本相同,获取信息的时间基本同步,同质化极难避免。高度相关的问题至少体现在:
首先,市场行为是同质、同构和各向同性的。从众心理和从众效应越来越明显。以金融市场为例,被动跟踪和模拟指标投资逐渐成为主流。不同类型的基金一般转向低成本、业绩稳定、风险适中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交易所交易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和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有很大的战略迁移,全球投资模式发生了变化,导致基金、基金与基金、投资逻辑、期限结构、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越来越相似。当然,根本原因是投资者在人口结构上的同化,即主要经济体的人口老龄化,以及相应的养老金投资风格主导了市场。金融市场就是这样,其他市场也不例外。农业、石油、大宗商品、钢铁等。所有都表现出周期性特征,但周期内的差异并不显著。
第二,产业同质化。尽管产业分工依然存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依然存在,但不同行业和价值链不同位置的市场主体的发展逻辑高度趋同,无非是物联网和智能化,实体经济技术领先,生产和消费高度重叠,制造活动从属于系统集成,产品和服务营销场景和oto(在线到离线),o&o(在线和离线),等等。工业分类的标准是多样和不同的,工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到一种模糊的程度。工业集成的常用技术也高度集中在人工智能(ar)、机器学习、增强现实、基因组测序、机器人(300024)等领域。未来,产业分工的意义可能不再存在,实体和虚拟的区别可能不再清晰,经济系统就像一个神经系统,有着广泛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的等级同化。在世界经济地图上,虽然不同的国家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处于不同的水平,但处于同一水平的经济体有着相似的经济理论、政策、结构和结果。发达经济体的基调是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智能生产、网络化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基调是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供应链跳跃、绿色、民生等。世界经济是逐步分层的,各层次呈现出一定的稳定状态,而突破所需的力量在信息和技术的对称整合中被稀释和溶解,因此各层次之间很难互换位置。
第四,政策趋同。在某个区域或跨区域国家的总体上,国家政策的差异越来越小,而同一政策在不同国家的实施和相似政策在不同国家的采用客观上产生了不同的政策共同体,这当然伴随着不同的政策效应和共同政策的政策瓶颈。前者就像欧盟,更不用说英国退出欧盟的余震了,就连那些具有较高粘附力的欧元区国家也面临着货币一体化和财政国有化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后者与避税天堂国家一样具有代表性,以非常低的税率和便利的商业环境吸引外国企业定居。政策组合简单统一,几乎没有差异,但目前面临着国际社会反对逃税和避税的巨大压力;在二如和北欧这个高福利国家,其高度保护性政策是以高税率为基础的,其政策目标和具体措施相当相似,但巨额公共财政负担的可持续性令人怀疑。
第五,社会阶层固化,社会流动性放缓。人口结构老龄化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负迁移趋势没有减缓的迹象。目前,德国、意大利、日本、希腊和芬兰是超高龄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1%以上),到2030年将达到34岁。人口结构朝同一方向的变化导致许多国家在相对集中的时间窗口内面临人口红利消失或减少的困境。社会存量财富有发言权,增量财富主要由精英,尤其是技术精英获得和占有。普遍的现象是社会公平没有显著改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在阶级流动的道路上,不仅有内在的障碍,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不同阶层的人很难互相替换,但是用机器替换非精英不再是科幻小说
第六,文化融合。在移动互联网的媒介下,文化符号融合于东西方,汇聚于南北。例如,手机游戏口袋妖怪go是日本任天堂和美国硅谷公司niantic的结合。它一旦出现,就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全球范围的社会文化现象,文化的全球化也就可见一斑。人们可以在不同的物理空房间中生存,但在社交媒体创造的虚拟空房间中,不同语言、肤色和国籍的人使用相同的表达包,共享相同的网络语言,文化融合标志着时代的特征。
共振风险和风险共振网络在外观和趋势上是不同的。那么,如何从经济和金融的角度把握时代风险的主线呢?共鸣是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事物和发展模式的趋同会强化相关风险的共振特征。无论是内生风险还是外部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积累、扩散和爆发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共振现象。因为共鸣,风险的大小,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有多重影响。
网络时代的虚拟性体现在虚拟经济的非理性繁荣上,而金融是虚拟经济的领导者,是尖端科技的积极创造者和实践者。一瞥金融领域的风险共振效应和多维风险就能让我们找到地图。金融领域的共振风险和风险共振与纵向分层和横向相互作用并存,下面用事件研究对此进行简要解释。
宏观共振。国家政治事件和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大国。英国退出欧盟公投后的英镑贬值、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的股票和债务再通胀交易,以及马克龙击败勒庞(Le Pen)进入爱丽舍宫后的欧元反弹,都不是独立事件或独立结果,而是重大国际事件的长波共振。需要更多关注的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事件将在很短时间内引起全球共鸣,形成一种趋势,宏观影响将广泛传播。
介观共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的央行默许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人为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维持超低利率。欧洲央行、瑞士国家银行和日本银行甚至一致推出了负利率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市场的指南针,金融市场对此的反应是股票和债务以相同的频率上涨。因此,这就相当于央行对金融市场按同一风格进行整形手术,而主要金融市场的结构特征自然越来越相似。宏观政策的趋同被传递到中观市场以产生共鸣,而牛市-熊市的过渡、市场的起伏几乎遵循相同的节奏。一旦反转发生,下行风险的共振强度可能远远超出预期。
微观共振。在资本市场,特别是在基金市场,被动投资或指数化投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由于其固有的特点,此类资金的转移和交易集中在交易结束前的半小时左右,以确保头寸尽可能与基准相对一致。这种单一基金的个体行为在交易模式上趋于相似,羊群效应就产生了。流动性微笑现象出现在股票市场的末端,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指数成分股的价格表现,削弱了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功能。
心理共鸣。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对人类经济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完全理性是纯粹学术条件的设定,有限理性是现实。因为理性是有边界的,所以心理行为对行为的影响不能过于简单。在金融领域,心理学的跨界性越来越明显,比如情绪指数在投资中的深度应用。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的结构化处理,市场参与者在社交媒体(如推特)上的对话被量化为指数,以反映市场的情绪取向。
2017年,比特币的价格超过了2000美元大关。除了供求关系和技术因素之外,更多的原因是投资者的情绪、对现有货币体系的不信任、对保密性的高要求、对系统安全脆弱性的担忧以及对稀有事物升值的预期。许多心理因素同时发挥了作用,在情感共鸣中表达投资观点,所呈现的经济结果显然是非理性和非理性的。
监管共振。金融市场是相互关联的。不仅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还有子市场(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高度相关,甚至与作为媒介的资本合并。因此,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缺失。微观金融监管大到不能倒,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联系紧密,不能再倒。如果监管者根据旧例针对具体问题开出正确的药方,可能会治标不治本,但监管目标可能难以实现,甚至由于监管的共振导致政策力度过大,加剧市场波动,形成负面预期,产生新的风险。
自2017年以来,为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去杠杆化风险,监管部门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银监会的三违规、三套利、四不正当特殊处理和十大风险防范。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1月10日文件(2017年5月)强化监管,补充不足,整顿混乱,防范风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其他六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一份文件,以规范地方融资,中国证监会的股票市场和渠道业务监管新政策。政策的数量和密度都不小,但至今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可能是监管者低估了监管共鸣的机制和强度。如果节奏合理,政策协调充分,不仅可以保持无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也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世界已经进入后真相时期,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尽管均匀化和共振的问题已经被提出,但是最优解还没有被找到。它只概述了同质化效应和风险共振的一般现象。然后,它自然会成为探索和再创新的动力,有针对性地追求优势,避免劣势。否定和修正的螺旋上升仍然是基本的发展轨迹,新技术和工具仍然在帮助人类面对问题和挑战,如区块链技术。它的一致算法和分布式计算使得任何数据的记录和修改都必须与痕迹同步,并且保密性极强,这可以避免伪造和篡改,重建信任,让世界回到真相?
(刘伟/文)
(作者是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这篇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与组织无关。编辑:袁满)
标题:互联网时代的同质化与风险共振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