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8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福州6月19日电:过去的小渔村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枢纽——厦门已经建成了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新华社记者刘树军
随着“中海大西洋(600558,诊断单元)(600558,单元栏)”最后一条电缆的开通,厦门松峪集装箱码头成功完成了20万吨200艘船舶的靠泊作业。这不仅是码头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在中国东南沿海899公里的海岸线上,厦门港正从过去只有几艘小木船停靠的闽南渔村向国际航运中心迈进。
2016年,国内外航运业持续低迷,但厦门港港口产量逆势增长。从多组行业数据可以看出这一上升趋势:截至2016年底,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近4.8%,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攀升至第15位;香港有164个生产性泊位,其中75个万吨以上;香港共有143条集装箱航线,包括87条国际航线、15条国内航线和41条国内贸易航线,可直达国内外主要港口。
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离不开港口的明确发展方向。近年来,厦门大力推进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每周四次,客轮“中远之星”将准时停靠厦门杜东码头,来自台湾的新鲜食品和杂货将通过陆路运往全国各地。这条路线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黄金通道”。
在地图上标出沿中国东部海岸线分布的主要港口,并在页面上标出东北亚、海峡西岸和东南亚的三个邮轮圈。厦门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处三大邮轮圈的交汇处,自然地理条件优势明显。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总经理蔡培智介绍,厦门邮轮航线已经走上品牌发展的轨道,邮轮相关的港口供应、维修、保养等服务功能已经形成。2016年,共接待国际邮轮79艘,邮轮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万人次,同比增长14.3%。新增多条通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的航线。
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广阔的供应腹地和内陆辐射能力是重要支撑。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厦门曾经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鹰潭至厦门铁路。近年来,通往周边省份的铁路和公路“大动脉”相继开通。
厦门港现已开通辐射福建、江西、湖南等城市的海铁联运线路,拥有15个营业网点,并逐步延伸至更广泛的中西部地区,有效地连接和整合了“一带一路”的水陆交通。2016年,所有陆路口岸通过厦门港进出口326,900标准箱,同比增长37.8%。
除了硬件的改进,厦门还在加快航运中心配套服务的建设。自2012年成立以来,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一直致力于构建海峡两岸航运纠纷解决的重要平台和区域性航运仲裁机构。去年,在厦门仲裁委员会受理的1194起案件中,双方均为外国当事人的案件有435起,涉案金额近90亿元。
厦门港务局副局长陈表示,双方安全检查的次数和标的比例都在增加,表明随着厦门仲裁委员会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仲裁委员会在福建省乃至东南地区开辟了新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区域性仲裁中心。
“厦门港的硬件条件比不上几个大港口,但我们正在加强软件建设,改善金融服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航运中介能力,把厦门港打造成一个小而精的‘盆景’。”陈对说道。
(负责编辑:郑松hn002)
标题:昔日小渔村 如今变枢纽――厦门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