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0字,读完约4分钟
(五年的努力)中国建筑(601668,诊断股)企业为丝绸之路增添了“中国名片”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一日电:中国建筑企业在丝绸之路上添加了“中国名片”
中国新闻社记者庞无极刘姚晨
吉布提的多哈尔港、伊拉克的华西德电站、欧洲最高的建筑俄罗斯联邦大厦和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轻轨...令许多人惊讶的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重大工程或标志性建筑都是“中国制造”。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金融、外交等各项配套政策的支持,为中国建筑企业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基础设施业务,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沿着“一带一路”扔下了“中国名片”。
升起世界城市的地平线
2017年3月11日,随着最后一批混凝土的浇筑,由中国建筑阿尔及利亚公司和中国建筑第三局、第三公司共同建造的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宣礼塔主体结构封顶。这座265米高的清真寺爬上了世界最高的尖塔顶端,成为当时非洲最高的建筑。但这一记录很快被同一家中国公司“打破”。今年5月,由中国建筑公司承办的肯尼亚内罗毕高峰大厦(前身为hasta)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该项目包括一座300米高的商业办公楼,建成后将成为非洲最高的新建筑。
除非洲外,印度尼西亚的638米高的雅加达大厦、欧洲的420米高的俄罗斯联邦大厦和马来西亚的438米高的吉隆坡大厦都是由中国建筑企业建造的。这些摩天大楼的建造者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已经建造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中国建设相关负责人指出,中国超高层建筑相关技术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建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提升了当地城市的天际线,还带来了先进的中国技术。
缓解民生问题
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轻轨由中国铁路集团(601390)建造,由深圳地铁集团提供运营和管理服务,是东非第一条城市轻轨。这条轻轨在2015年底通车后,将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经过一年半的运营,该轻轨的日平均客流量一直保持在9万至11万人次,大大缓解了亚的斯亚贝巴缺乏公共交通和出行不便等问题。
中国印尼华电的巴厘岛电厂于2015年正式投产,是巴厘岛第一座燃煤电厂,承担了全岛40%以上的电力负荷。电厂建成后,这个国际旅游胜地面临的电力短缺和供电电压不稳定等问题已经成为历史。
中国葛洲坝(600068)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大型水电工程于今年5月在伊朗西部正式投产。该项目预计每年减少62.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当地电力短缺。
中国保利集团建设的斯里兰卡医院近日相继投入使用,有望成为南亚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极大地改善当地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水平。
建筑企业的新活力
中国建筑企业在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民生便利、增加就业、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焕发了勃勃生机。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增速下降,建筑业增长也放缓。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量潜在需求给中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据官方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的中国企业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1260.3亿美元,占中国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的51.6%,同比增长36%;营业额达到759.7亿美元,同比增长9.7%。2016年,中国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
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明显加快。以中国建设为例,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企业在海外签约601亿美元,实现营业额337亿美元,占公司成立35年海外业务整体指标的44.4%和39.2%。2016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公司海外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美元。(结束)
标题:中国建筑企业“井喷式”出海 丝路新添“中国名片”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