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1字,读完约2分钟
目前,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物流企业也在积极部署无人化产品。京东甚至声称五年后交付的所有产品都是机器人(300024,诊断库存)。相比之下,餐饮业的服务机器人也时有出现在报纸上,但这种机器人总是难以大规模推广,更难以形成产业化。原因是什么?
据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打算通过建立一个标准平台和制定标准和规范来指导餐饮机器人的发展。如果进展顺利,未来机器人为我们做饭送饭也不是不可能的。
餐饮服务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的一种,可细分为送餐机器人、烹饪机器人等。特别是目前,中国的餐饮业正在蓬勃发展,但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制约了许多餐饮机构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餐饮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将继续上升,餐饮领域有望成为服务机器人行业的重点发展对象。
根据未来产业研究所的统计,2016年餐饮业的就业差距已经达到1000万。一线服务人员是最大的缺口,服务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为餐饮业发展中最大的问题。
鉴于招聘无望,餐饮企业正在寻找其他途径,比如引入服务机器人。然而,许多现有的餐饮机器人在预先铺设的轨道上移动。此外,盘子不能放在桌子上,只能由顾客自己来摆。这种半智能服务机器人不具备自主服务的功能,也很难具备服务员的所有功能,所以要真正实现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从技术上讲,餐饮服务机器人可以实现更高端的智能。例如,通过在机器人身上增加可控制的手臂,它可以实现放置盘子的功能,而不仅仅是一个只能搬运盘子的移动木偶。然而,这种高附加值和智能化产品的成本也很高,餐饮企业可能不愿意承担这种成本。
此外,那些低智能的机器人可能无法满足餐馆的需求。毕竟,服务员最大的功能是把菜从后厨房带到客人的餐桌上。这个过程不需要太多智能技术。在这个角色中,服务机器人更有可能扮演洗碗工的角色。然而,餐厅服务员需要为顾客提供诸如摆菜、醒酒、喝茶等服务以及一些随机服务,而具有固定程序的服务机器人肯定不能胜任。因此,那些拥有人类智能的高端机器人确实更适合这个职位。
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高端服务机器人,餐饮企业承担不起这个成本,毕竟餐饮企业需要面对运营风险,而餐饮企业的运营年限决定了购买高智能机器人是否划算;然而,低端服务机器人确实有一些鸡肋,很难打开市场。
因此,服务机器人企业需要探索一条更好的商业化道路。
标题:餐饮企业用工荒 服务机器人能不能救场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