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1字,读完约3分钟
核心提示:第五届现代渔业发展论坛于6月15日在合肥召开,旨在落实国家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现各项任务和目标,交流和探讨中国渔业现代化发展对策。参加论坛的各界人士达成广泛共识,中国渔业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正在从传统渔业向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产业化、绿色化的现代渔业转型升级。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赵
6月15日,第五届现代渔业发展论坛在合肥召开,旨在贯彻落实国家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现各项任务和目标,交流和探讨中国渔业现代化发展对策。参加论坛的各界人士达成广泛共识,中国渔业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正在从传统渔业向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产业化、绿色化的现代渔业转型升级。
农业部副部长于出席论坛。俞指出,发展现代渔业,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支持现代科学技术、设施设备,运用现代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提高劳动效率,扩大产业规模,确保水产品安全供应和渔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共赢。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部分嘉宾和渔业业主交流了改善渔业养殖品种和环保设备的经验。江苏一位渔场老板向记者大力介绍了他的渔场使用的三缸排污设备,该设备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有效清除淤泥,适用于全国各地。
在论坛上,通威水产首席专家吴介绍了通威集团智能渔光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大屏幕上的动画和视频,直观全面地展示水面发电、水下养鱼、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模式。鱼光一体化池塘可以持续输出清洁动力,生产健康的水产品,代表了未来渔业的发展趋势。
会后,记者采访了吴。他说绿色农业的关键在于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渔业和新能源的结合,科技是几项关键技术装备的发展。这些设备有供气系统、底部排污系统、智能复合增氧系统、水源保障处理系统、电化学水处理设备和智能养殖监控系统等。实用设备已从水产养殖消毒、水环境处理、底泥清淤发展到在线监测。其中,电化学水处理和底部污水处理技术经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色列、美国等多个国家来通渭参观考察。
这些创新设备可以结合在现代大型鱼塘中,也可以单独用于小型鱼塘。国内外市场上流行的电化学水设备,既有市场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该设备产生的电化学水可以对绿色进行消毒,有效替代了原有的用于去除蓝藻的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污染剂,消毒成本降低90%以上。在大规模水产养殖中,对1000亩水面进行常规消毒一次的成本在2000到4000元之间,每年消毒三次的成本约为10000元,而用电水替代的成本约为1000元。此外,吴说,电化学水处理设备操作方便,使用寿命超过10年。许多鱼塘所有者在完成他们自己的鱼塘消毒后,会把它租给其他地区的鱼塘所有者。就像小麦收割机一样,它可以共享资源。
显然,现代渔业已经走上了以技术、设施和设备为主导产业的发展道路。目前,渔业总供给充足。如果全面升级成为绿色渔业,并获得国内外消费的更多认可,现代渔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国家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适度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的方向,计划到2020年渔业产值达到1.4万亿元。去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5000万吨,水产品产量6900万吨,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贸易顺差113.6亿美元,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
标题:绿色杀菌“电化水”设备实现现代渔业资源共享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