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69字,读完约5分钟
▌本文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报道,Zhongxin.com [/ h/日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审理此案,并作出终审判决:于欢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一审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此案的审理无疑是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堂”。就具体法律的适用而言,正当防卫制度显然是核心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呢?会见最高法常务副院长沈德勇,从于欢案谈正当防卫。
从司法实践来看,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仍然比较保守,客观上仍然存在属于正当防卫的行为被视为过度防卫,甚至是普通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的情况。
令人欣慰的是,山东省高级法院对于欢故意伤害案的二审判决,很好地坚持了法律平等和司法中立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对被害人和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为司法机关依法正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树立了新的标杆和典范。
最高法常务副院长沈德勇就正确认识和运用正当防卫制度,充分发挥其在建设法治中国和安全中国中的价值和作用,提出了以下思考:
一、准确把握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精神
必须根据社会变迁和立法精神准确把握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
(1)认识到合法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作为法律赋予的一项权利,任何公民在面临国家、公共利益、个人、财产和其他自身或他人权利的持续非法侵犯时,都有权保护自己免受非法侵犯。
②有必要认识到正当防卫受法律保护。正当防卫制度的核心本质在于防卫行为的合法性。因此,正当防卫人受刑法保护,在制止违法侵权行为时不承担刑事责任。
③要认识到正当防卫是打击违法犯罪的积极手段。自卫是公民的权利,不是阻止非法侵权的最后手段。
二是有效激活正当防卫制度的应用
实施正当防卫不仅对社会无害,而且对社会有益。
(1)有利于及时保护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当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公共救济难以及时有效地予以制止时,可以说正当防卫是制止非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②有利于有效震慑犯罪分子。法律允许合法的抗辩对非法侵权人的权益造成一定的损害,如人身、财产等。,甚至造成非法侵权人的伤亡。这无疑是对非法侵权者乃至潜在犯罪分子的有效打击,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可以有效减少犯罪的发生。
③有利于社会公正。鼓励人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通过正当防卫及时制止违法侵权行为,切实维护合法权益,体现“司法不屈人之兵”的价值取向。
第三,根据常识和常识考虑正当防卫制度的司法适用
(1)全面考虑整体。非法侵权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应找出防卫行为的因果关系,应考虑防卫人对持续侵权累积危险的感受,而不是局部地、孤立地、静态地对待。防卫行为应与防卫时的非法侵害相比较。
②把自己放在防守者的位置上。防卫行为通常类似于丛林中的紧急反应,要求防卫人在孤立和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制止非法侵犯,这显然违背常识和基本法律原则。
③有必要作出有利于辩护人的适当考虑。
当过度防卫与正当防卫的认定有争议时,应当适当认定有利于防卫人;即使认定防卫过当,也应当充分运用“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应尽可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包括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合理选择,以及考虑从轻处罚的具体程度。
第四,综合考虑正当防卫司法裁决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目前,一些裁判介入正当防卫案件引起炒作的原因非常复杂,但症结往往在于司法机关本身。我们必须反省自己:有些裁判太简单、太模糊,让人产生误解;有些案件不够公开和透明,不足以受到外界的质疑;有些案例大大偏离了人们的简单感受,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统筹考虑刑事审判中案件裁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法律效力的前提下,司法的社会效力是在依法公正审判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一种司法公信力。对于正当防卫制度的司法适用,也应在优先考虑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兼顾社会效果。
五、合法防卫制度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
“法律对你来说是不够的。”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规定只能是原则性的,虽然抽象的刑法规定难以适用于具体案件,但却是正义的本质。就个别案件而言,刑事审判法官综合评判整个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综合考虑案件的因果关系,对法律规范做出合理的解释,是确保正当防卫制度正确适用的基础。
在研究和规范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标准时,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即正确处理鼓励正当防卫与防止防卫权滥用之间的关系,这是制定正当防卫司法政策时必须正确把握的一个平衡点。
第六,为正当防卫制度的正确适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三大公安执法检查机关应各司其职,切实控制适用法律的正当防卫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无论是在侦查阶段还是在审查起诉阶段,都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也不应因为死者家属和伤者施加的压力而放弃这一原则。
第二,坚持群众路线,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社会十分关注的正当防卫案件,在审判过程中有必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事实真相,以防止传闻和误传。
最后,要创新司法公开的方式,充分发挥案例作为法治宣传“活教科书”的作用,通过案例解读使宣传合理化,从而及时消除社会疑虑。
标题:最高法常务副院长谈于欢案:什么才是正当防卫?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