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70字,读完约7分钟

图为徐工集团生产的世界上最大起重重量(4500吨)的履带式起重机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孙伯阳)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历史悠久。今天,徐州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帮助“大国重型武器”克服“水土不服”

装备制造业是徐州实现1000亿元目标的主导产业。徐州作为中国唯一的“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不仅是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也是江苏省唯一的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示范基地。目前,徐州有358家规模以上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300多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中,徐工集团是最熟悉的一家。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作为行业领袖,徐工集团多年来一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其产品销售网络覆盖177个国家和地区,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280多家徐工海外代理商,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营销服务。年出口额超过16亿美元,连续25年保持行业出口额第一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给徐工集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倡议给沿线国家带来了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给集团作为工程机械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企业发展不仅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产品也要跟上‘一带一路’的步伐。”刘对说道。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刘说,过去没有太多的矿山机械,但现在生产700吨挖掘机和400吨矿用卡车,是世界上最大的。这些都是为了适应“一带一路”工程的建设任务。“在产品出口过程中,相关部门,特别是徐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特别是在出口检验方面,保证了产品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地快速及时出口。”刘对说道。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在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产品的过程中,“标准”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许多产品在中国都可以毫无问题地使用。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和操作习惯的差异,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必须符合当地标准和当地环境。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刘说,检验检疫部门对各国的“标准”有着非常广泛和专业的了解,在与企业的交流中经常提出一些整改建议,使产品更好地达到出口国的标准,对企业帮助很大。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过去,企业对出口检验检疫不了解,担心产品出口会延迟,质量问题会暴露出来。现在,我们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出口检验对企业的帮助,而且即使客户不要求检验,我们也可以要求对公司的重大项目进行清单检验。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报告已成为我们产品品牌走向全球的助推器。”刘对说道。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徐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沙金凤表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国情,适合中国的产品可能不适合外国用户。检验检疫部门与国外有着长期的联系,对国外标准有着及时的了解。通过企业的帮助,将这些最新的国外标准向企业进行宣传,使企业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能很好的掌握,从而形成自己的生产标准和具有市场针对性的系列产品,更有利于企业的出口。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徐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陈艳介绍,帮助企业还包括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产品质量内部控制制度。以徐工为例。过去,徐工在建筑机械零部件出口方面表现疲弱。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帮助下,从纠正物料编码开始,逐步形成了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统一的全球供应。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刘表示,今年前四个月,检验检疫部门为该集团签发了234份原产地证书,价值4232万美元,签证数量同比增长一倍,为该公司节省了约330万美元的关税成本。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据统计,自三年前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江苏检验检疫局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货物签发了93.8万份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达527.6亿美元,覆盖64个国家。其中,共签发了578,000份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为332.7亿美元,涉及东盟、巴基斯坦和印度等14个国家,因此向这些国家出口的产品可享受约34.4亿美元的关税减免。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图为徐州食品工人明加工“单头黑蒜”。(新华网(603888,诊断单元)刘文婷照片)

示范区效应让小大蒜撼动了十亿美元的产业

徐州不仅是工程机械设备之都,也是食品出口的大市场,其中大蒜、洋葱、牛蒡等农产品(000061,诊断股票)非常有特色。截至去年底,徐州市出口食品注册农场122个,占全省注册农场总数的45%以上,注册面积超过36万亩。目前,已建成2个国家质量安全示范区、4个省级示范区和17个省级出口食品示范基地,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徐州邳州是中国大蒜的主要产区之一。目前,出口大蒜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2016年,徐州出口保鲜大蒜24.37万吨,占全国保鲜大蒜出口量的16.0%以上,主要出口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其中出口印尼19.12万吨,占印尼保鲜大蒜进口总量的43.45%。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早在2006年,徐州检验检疫局就开始尝试建设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努力创建相对安全的种植区,并率先在全省试行出口食品种植基地备案管理。

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立后,分散种植状况得到改善,农民受益,地方经济发展。以苏阳山镇为例,示范区有近百家大蒜生产销售企业,从事大蒜职业的约有21.7万人。种植基地占地21.03万亩,带动9.68万户,其中核心区8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大蒜出口生产、加工和服务。目前,示范区已培育了一大批黎明明食品、大丰罐头、安德莱(603031)果汁等国家和省级出口食品龙头企业。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东方黎明明控股(黎明明食品)董事长张立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大蒜产品主要销往海斯周边国家,如印尼、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并在印尼等国投资建厂。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张立明介绍说,从大蒜种植的源头来看,检验检疫部门已经进入并提供了帮助。从生产基地的建设到种植药物的品种和用量,帮助企业生产出合格的原料大蒜。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帮助下,企业建立了完整的大蒜产品追溯体系,确保出口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据徐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易阳东介绍,2013年,徐州检验检疫局建立了以出口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地方政府、出口企业和检验检疫部门“三位一体”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对企业而言,其出口量与基地建设质量相对应,迫使企业承担基地建设的社会责任;对于政府而言,政府负责区域安全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在激励方面,徐州检验检疫局和徐州农委加强协调,制定了绿色通道制度、预检验制度、政府检疫保障制度、实验室建设支持制度、出口直接监管保障制度等。

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据了解,徐州检验检疫局还创新了监管模式,将批量检验改为综合监管,现场检验改为“验证放行”,形成了企业负责、政府牵头、部门紧密配合的“三位一体”模式,开辟了快速放行的绿色通道,大大降低了出口货物的经营成本。今年以来,徐州已出口大蒜626批,87510吨,16093万美元,创出新高,成为徐州出口贸易的亮点。

标题:徐州:从“大国重器”到“小小蒜头” 中国制造畅行“一带一路”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