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3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一月六日电。手机、汽车、家具...这些商品背后的“成本”实际上远远超过了价格标签上的数字。使用大数据分析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消费行为及其背后的全球供应链正在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人员甚至绘制了一张反映物种受威胁热点的“世界地图”。
以前的研究发现,人类消费和商品供应链与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密切相关,至少三分之一的此类威胁可归因于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商品生产。
在此基础上,挪威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丹尼尔·莫兰(Daniel Moran)和日本新潟大学讲师金本贵一郎(Ichiro Kimbengui)利用大数据分析绘制了一组全球物种受威胁地图。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生态和进化》杂志上。
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鸟类联盟列出的6803种濒危、濒危和严重濒危的陆地和海洋物种,并计算了这些物种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由于在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消费和消费类别而受到的威胁程度。
以美国为例,其消费全球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物种威胁几乎遍及全球。其中,东南亚几乎是世界上海洋物种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威胁主要来自渔业、污染和海水养殖。此外,沿着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的加勒比海岸,以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附近的奥里诺科河河口的水域,海洋物种也受到美国消费的威胁(Aiki,净值,信息)。
就陆地物种而言,美国的消费威胁着东南亚、马达加斯加、南欧、非洲萨赫勒地区、墨西哥南部的东西海岸、中美洲、中亚和加拿大南部。
人们还发现,消费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的足迹趋于集中。仍然以美国为例,23.6%的由食用它引起的对陆地物种的威胁集中在5%受影响最严重的陆地区域;而5%受影响最严重的海域覆盖了60.7%受威胁的海洋物种生境。
莫兰说,将人类消费与环境影响联系起来可以帮助政府、公司和个人更好地理解这些影响并制定对策。
莫兰说:“一旦环境破坏与供应链联系在一起,供应链中的每个人(不仅是生产者,还有消费者)都可以参与进来,共同清理这个供应链。”
标题:大数据显示人类消费行为威胁物种多样性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