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1字,读完约4分钟

以“中国核心”发展电视,研发国内第一条液晶模块生产线,自主研发液晶电视与韩国oled竞争,突破激光电视关键技术,专注智能交通技术本地化,拓展数字医疗(爱智、净值、信息)等新兴产业...作为中国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企业,海信集团坚持科技型企业,通过不断自主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海信: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自黑白显像管时代以来,中国彩电在技术上落后于日本和韩国,甚至存在代际差距。由于技术和产品的差距,中国彩电行业一直徘徊在价值链的低端。在这种背景下,海信从诞生之日起就痴迷于技术研发。

海信: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海信集团总裁刘红信介绍,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视芯片“欣欣”,到国内第一条液晶模块生产线,再到率先制定led背光国际标准...不断的努力最终使海信在技术上更接近日本和韩国企业。

海信: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2011年,日本和韩国公司相继推出了第三代彩电——有机发光二极管样机。面对这一巨大威胁,刚刚在技术上取得“平行地位”的海信开始寻找新的突破点。因此,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给了技术团队一个“严厉的命令”:尽快开发出一款显示效果比oled更好的电视机。

海信: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两年后,海信推出了uled TV,它以比oled更低的成本将液晶显示屏的图像质量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其第二代量子点曲面液晶显示器在图像色彩表现力、清晰度、明场表现力和图像流畅性方面优于有机发光二极管。

海信: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充满危机意识的海信深知这一优势并不安全。在全力突破uled技术的同时,海信加快了激光电视的研发步伐。2015年12月,海信发布了由海信自主开发的新一代激光电视产品。这项新技术使中国彩电企业实现了技术超越:获得了217项核心专利,激光光学引擎100%自主开发设计,整机设计、研发和制造完全独立,70%的制造成本掌握在自己手中。

海信: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海信集团激光电视项目负责人高玉玲表示,激光电视不仅具有宽色域、长寿命、高效率、低功耗、节能环保等优点,而且价格和重量只有同尺寸液晶电视的十分之一,功耗只有液晶电视的一半。

海信: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海信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实现了本土化的R&D、生产和销售,打造了海信“世界制造”。目前,海信已在海外建立了17家分公司和4个生产基地,实施本地化经营,并在欧美建立了7个R&D中心。海外分支机构覆盖欧洲、美洲、非洲、中东、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全球市场,产品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信: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海信集团国际营销副总裁兼总经理林澜表示,“一带一路”推动了海信的全球化战略。11年前,海信的海外销售收入只有5亿美元左右,其中90%是非品牌收入。2016年,海外销售收入达到35亿美元,私人品牌占53%以上。在南非,海信电视去年3月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澳大利亚,自去年8月以来,海信电视占据了第一个市场份额,并继续保持领先。

海信: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自主创新是现在的一碗饭,是长远的生命。”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说了一句话,海信重视自主创新的前瞻性。

在专注主业自主创新的同时,海信依托图像识别、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的积累,提前布局,积极拓展智能交通等新兴产业。目前,海信已经连续七年占据中国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第一个市场份额,服务于全国100多个城市。

海信: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青岛海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强表示,通过自主研发,海信在快速识别、智能监管、快速交通等智能交通领域达到了国际标准。

在速度上,面对海量交通记录的检索问题,海信实现了1秒内准确的车牌检索和3秒内模糊的车牌检索;在效率方面,首创了突发拥塞检测方案,将突发拥塞检测时间从20分钟缩短到5分钟,相应的报警时间缩短了75%;为应对社会犯罪,贵阳使用了由1万多台摄像机组成的海信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为警方提供了6697条破案线索,并在2016年处理了410万起交通违法案件。

海信: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此外,依靠技术积累,海信成功进入精密医学领域,开发了两个数字化医疗解决方案,即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手术智能显示系统。其中,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精确计算器官和病变的体积,实现虚拟手术切除以确定最佳手术路径,并为手术提供精确导航。

标题:海信: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