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1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北京,2月7日(记者曾奈)京津冀正在努力建设创新社区。北京的人才和科技资源加速了周边地区的辐射。截至去年年底,中关村企业在天津和河北累计新增分支机构2709家;2016年,京津冀出口技术合同额达到154.7亿元,增长38.7%。

京津冀打造创新共同体:中关村企业在津、冀新设分公司2709家

这是记者从正在进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银行”中央媒体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

北京市市长蔡琦在此间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要促进京津冀的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三地的比较优势,实现积极的区域互动,努力探索人口密集地区的优化发展模式,促进三地协调、协调、共同发展。

京津冀打造创新共同体:中关村企业在津、冀新设分公司2709家

北京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科技资源丰富,有90多所大学、300多所研究所、12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00多个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半数以上的院士聚集在北京。

京津冀打造创新共同体:中关村企业在津、冀新设分公司2709家

图为记者参观位于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National/きだよ 0科学中心。目前,中国已经发射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石坚10号可回收科学实验卫星。今年,预计它将发射一颗硬x光调制望远镜卫星来研究黑洞的特性。韩海丹照片蔡琦说:“北京人才资源密集,科技成果丰硕,这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北京自身的发展,也日益起到了区域辐射的作用。”

京津冀打造创新共同体:中关村企业在津、冀新设分公司2709家

根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提供的信息,截至2016年12月,北京中关村企业在天津和河北设立了2709家新的分支机构,其中天津887家,河北1822家;共有3140家子公司,其中天津1432家,河北1708家。

京津冀打造创新共同体:中关村企业在津、冀新设分公司2709家

科技成果转化也在加快。蔡琦介绍,2016年,京津冀出口技术合同额达到154.7亿元,同比增长38.7%。

图为高速列车动态模型实验平台。在这条试验轨道上,行驶速度可达500公里/小时。据报道,中国科学家正在研制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列车。韩海丹拍摄到,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已建成15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的五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出台,解决了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企业搬迁资格的相互认可问题;科技部与三省市联合成立了规模为10亿元的SDIC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基金;北京银行和天津银行被列入首批科技企业投贷款联动试点银行;中关村和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列入首批试点项目。

京津冀打造创新共同体:中关村企业在津、冀新设分公司2709家

与此同时,北京市海淀区、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清华大学、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五个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开始建设,京津冀中创空联盟成立,三个省市已建成中创空分室

京津冀打造创新共同体:中关村企业在津、冀新设分公司2709家

蔡琦表示,今后,北京将把中关村科技城、怀柔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三大科技城”,进一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增强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结束)

标题:京津冀打造创新共同体:中关村企业在津、冀新设分公司2709家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