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0字,读完约4分钟
4500万吨钢、2.5亿吨煤的年减容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当年安排员工近70万人...2016年是供应方结构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第一年。国务院第三次大检查发现,一年来,有关部门加强了协调配合,加强了监督指导,狠抓落实推进钢铁和煤炭行业脱困措施,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
解决铁、钢、煤产能过剩是推进供应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降低产能的重要突破口。它关系到供给方结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社会的顺利运行,必须首先进行顶层设计。
2016年初,国务院关于解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陆续出台,明确了钢铁、煤炭产能过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强调要因地制宜、分类政策、标本兼治、积极稳妥地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三轮衔接和综合平衡,科学确定了钢铁和煤炭产能削减的具体目标任务。
随后,有关部门研究下发了专项奖励资金、财税、金融、职工安置、土地、环保、质量安全等8个配套文件,下发了妥善处置债务和职工安置、规范和改善市场秩序等一系列文件。政策措施建立了全面的配套政策体系;此外,还专门研究制定了关停公告、关停验收标准等相关文件,形成了有效的政策支持,确保关停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强化监管的综合政策
去产能涉及多利益调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法治和经济等多种手段,以确保有效促进产能削减。
为确保不符合环保、能耗、质量、安全和产业政策要求的产能依法被撤销,有关部门开展了“三个专项行动”,即消除落后、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和联合执法,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了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强大势头。同时,通过财政奖励和补贴支持、完善税收政策、实行保险和控制的财政政策、盘活土地资源等。一是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鼓励企业通过积极减压、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方式退出部分钢铁产能,引导过剩煤炭产能自愿退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清产核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相关部门多次派出工作组,进行了深入的现场监督,将监督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及时解决实际困难。继续对重点产煤区煤矿减产措施进行突击检查,对未批准违法建设的煤矿进行专项检查。
抓典型促升级
宝钢与武钢联合重组,中央企业煤炭业务专业化重组整合...降低生产能力是“减法”,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加法”。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去产能过程中,要把去产能与推进区域布局优化、产品技术结构升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了做好钢铁和煤炭行业的降容工作,有关部门一方面选择了一批典型经验,强化了积极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它起到了消极典型警示教育的作用。
根据国务院部署,去年有关部门查处了河北安丰钢铁有限公司违法建设钢铁项目和江苏华大钢铁有限公司违法生产销售“带钢”的行为,形成了对违法行为“零容忍”的令人震惊的局面,使各地受到了警示。
2016年,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的情况下,钢铁煤炭脱销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违法建设和生产活动得到有效遏制,行业发展环境继续改善。更重要的是,企业和社会解决产能过剩的信心不断增强,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共识不断增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根本保证,部门之间的协同增效是基本前提。因地制宜的分类政策是有效实施的基础,强化监督和落实责任是促进实施的关键。这些做法为进一步推进去产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解决其他领域产能过剩探索了可行的途径。
标题:煤钢去产能取得重要成效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2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