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0字,读完约3分钟
钢铁行业处于绝对产能过剩和严重库存饱和状态,低利润和低利润已经成为行业常态。在当前钢铁市场大起大落的形势下,钢铁企业也紧跟步伐,定价频率明显加快,更接近市场趋势。
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一度达到极度饱和。在2015年一度跌破近20年来的新低,整个行业充满悲伤之后,2016年可谓“永远不会太远”。钢铁价格开始上演绝地反击,年度价格表现“惊人”。尽管如此,钢铁行业并没有扭转其弱势,低利润已成为行业常态。
金连庄分析师杨过表示,随着钢铁行业的逆转,钢厂和钢铁贸易商的定价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这曾经是钢铁企业的寡头垄断模式。钢厂根据成本增加一定的利润,然后卖给贸易商。交易者然后根据需要的利润逐层增加价格,这使得价格向下传递。在2015年钢材价格暴跌的市场上,钢厂的垄断格局被彻底打破。相反,钢厂被迫跟随市场变化。经过今年的市场反击,钢厂正逐步掌握话语权,并紧跟市场变化做出相应反应。
从钢厂的定价政策来看,钢厂的定价频率呈现出明显的加速迹象。过去,钢厂关注季度定价,而钢厂不太关注市场反应。定价基于钢厂的生产成本加上所需利润。随后,逐渐改为按月定价模式,出厂价每月公布一次。近年来,大型钢厂的定价已经转变为十天的定价模式,即每月的第一天、第二天和最后一天根据市场反应进行报价。从2016年开始,更多的钢厂选择周定价或日定价,中小型钢厂更加灵活。一旦现货市场销售疲软,交易员的订单减少,钢厂将在第二天降低出厂价,以应对市场变化。
例如,自2016年初以来,方大特钢、平钢、马钢、马昌江等钢厂均改为按日计价,钢商根据指导价调整报价,以平衡盈亏。福建三钢和三宝也缩短了钢厂的调价周期和调价方式,更接近市场趋势。然而,沙钢、鹤岗、中天等大型钢厂仍实行十天定价模式,但在奖惩制度和代理数量政策方面也更加灵活。
钢厂的出厂价周期缩短了,钢厂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必须更加贴近市场。同时,一些钢厂更多地选择直销或在线平台,钢厂对市场的控制更强、更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投机的影响,避免新闻或其他外部因素扰乱市场走势。回顾2016年,猜测尤为突出。产能过剩、环境保护和会议政策等因素会影响期货走势,同时,只要存在一些问题,它们就会扰乱现货市场。钢厂定价周期的缩短将对稳定市场情绪、避免大幅涨跌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钢厂定价周期的缩短使交易价格更接近市场变化,使企业在不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获得市场可接受的均衡价格,从而促进钢铁行业的产业升级。未来,无论是定价政策还是交易政策,钢厂的控制力都将进一步增强。
标题:厂商博弈下钢铁定价的演变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