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9字,读完约3分钟
1月24日,央行对22家金融机构进行了中期贷款操作,总金额达2455亿元,中标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个基点,这是中期贷款操作史上第一次加息。市场认为,这一举措是央行货币政策全面逆转的信号,那么私人投资者如何解读呢?本次私募采访了鼎骏资本R&D部主管、高级合伙人杨欢、赛亚资本董事长罗卫东、金融评论员郭士亮、汉芯资产基金经理连兆明。
杨欢:加息是消除泡沫和合理化的一种手段
在2016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货币政策的基调被设定为稳定和中性,货币政策没有完全逆转,因此短期内可能难以加息。央行使用更多工具来重振现有基金,并开放资本流通渠道,以实现宏观审慎。
一般来说,加息有两个主要目的:1 .提高通货膨胀预期,以避免进一步的通货膨胀(目前暂时处于L型经济稳定增长阶段,难以影响利率政策);2.如果汇率设定在空,提高利率以实现稳定的汇率(在短期内,如果人民币继续跌入悬崖,就会采用这种做法)。
目前,央行利用工具采用差别化利率,主要目的是降低利差,建立利率走廊,以利于利率市场化的后续实现,同时有效促进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去杠杆化。至于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调整为稳定和中性,即分阶段收紧的过程。因此,在现阶段,它更多的是一种调控手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消泡和合理化的手段。
罗卫东:货币政策的收紧是分阶段的,将保持稳定的步伐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上次人民币贷款接近2万亿元,是在2009年的4万亿元。M2同比增长14%,增长率达到19个月来的最高水平。1月份的过度投资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其他月份的相对紧缩。央行将全面逆转货币政策是不可避免的。昨日,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并做出回应。我个人预计货币政策将逐步收紧,主要是为了平衡1月份的过度投资,我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甚至相对宽松的步伐。
郭士亮:股市压力被夸大了
央行变相加息,这似乎是市场关注的一个话题。央行变相加息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间的货币市场,并不直接影响存贷款领域,也不会真正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因此,从央行近期的行动来看,加息是不真实的,其对股市和楼市的冲击压力也有被市场夸大的嫌疑。
连余明:央行对市场资金吃紧的容忍度有所提高
政策利率上调表明,央行对市场资金吃紧的容忍度正在加大,这与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的货币政策取向是一致的。在风险防范的要求下,预计未来央行对市场资金吃紧的容忍度将继续提高,大规模资产的流动性膨胀率可能需要控制。
标题: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私募:是去泡沫的手段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