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兰州2月9日电(记者杨娜)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实施方案》称,在“十三五”期间,甘肃将稳步扩大城镇就业规模,针对收入增长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人群,实行差别化的收入分配激励政策,推动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为营造鼓励和争取进步的公平环境,激发重点群体(爱心基金会、净值、信息)的创业创新活力,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促进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甘肃省根据《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实施意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规划。
根据该计划,这七个关键群体包括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干部和有工作能力的困难群体。
为了激励技能型人才,甘肃不仅通过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报酬、开展竞争激励活动来改善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和地位,还在城镇安置、住房购买和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技能型人才支持。在技术研究、成果奖、旅游待遇等方面给予高技能人才优惠待遇。探索实行高技能人才、大师工作室(含著名中医工作室)等年度工作补贴制度。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甘肃已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纳入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并支持相关大学和职业学校办好涉农专业。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增收,拓宽新型农民增收渠道。
完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实行奖励制度等。,甘肃鼓励研究人员以多种方式增加收入。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在全社会获得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构建反映知识价值增长的收入分配机制。
甘肃在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推动“双创新”政策的实施,支持“双创新”平台,建设“双创新”生态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发展前途的创业项目,完善创新和创业成果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企业家的积极性。
甘肃还对企业经理、干部和有工作能力的困难群体实行收入激励。其中,在实施阳光福利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福利标准和保障范围,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
甘肃鼓励和支持低保、档案卡贫困户、残疾人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参加各种培训,逐步提高技能,通过积极参加劳动增加收入。各地要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精准技能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推荐紧密结合,增强困难群众就业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甘肃在倡导劳动光荣、自力更生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低保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对于就业困难者,当地乡镇政府应优先提供就业机会,引导和支持就业。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无正当理由,连续三次拒绝接受与其劳动能力相适应的工作的,可以降低或者停止其本人的低保金。
甘肃省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重点,突出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从促进就业行动、技能提升行动、自下而上保障行动等综合配套政策上,为增加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提供服务支持、能力支持和技术支持。(结束)
标题:甘肃“瞄准”七类群体出台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