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4字,读完约3分钟
核心提示:有许多奖项,快速增长和广泛覆盖...在过去五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江苏一直名列前三。在最近召开的2016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苏省51个一般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二。
新华社记者王
南京(cnfin . com/Xinhua 08 . com)-在近五年来获奖众多、增长迅速、覆盖面广的国家科技奖中,江苏省的获奖次数一直位居前三。在最近召开的2016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苏省51个一般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二。
在优秀的成绩单中,企业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在2016年的51个国家奖项中,有27个由企业完成,占52.9%。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13个项目中,有9个项目由企业参与,占近70%。
不仅获得了国家级奖励,而且近年来,在江苏省科技成果中,企业创新也走在了前列。根据江苏省科技厅的数据,2012年至2016年,江苏省颁发的961项省级科技奖励中,企业参加的有678项,占70.6%。其中,有490个项目由企业牵头,是首批完成的单位,占总数的51%。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秦望表示,2016年,江苏省有超过11000家高科技企业,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6%,实现工业产值的26%,利润的30%以上,新产品产值的47%,有效发明专利的73%。
为了鼓励医院与企业合作,面向市场,江苏建立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2006年,江苏省政府鼓励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申报具有产业前景的共性技术研究项目。2016年,江苏省颁布的40项创新进一步明确: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离职创业;下放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和受益权;允许转制科研机构的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30%。
为了突破产学研链的瓶颈,江苏也依靠体制改革,设计全新的体制和机制,搭建产业化创新平台。2013年底,江苏率先按照新的体制和机制组建了省级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到目前为止,CIRI已有30个专业研究机构,成功转化了约1800项科技成果,衍生孵化了约360家科技企业。
IRI打破了以往财政支持、政府主导的运行机制,以企业和市场的认可为评价核心。江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清表示,这一系列创新旨在切断从科学到技术的障碍,真正把R&D建设成一个产业,把技术当成商品来销售。(结束)
标题:江苏:以体制创新打通产学研链条 优质科技成果半数“企业造”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