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5字,读完约5分钟
近日,著名私募股权基金广州穗府因非法信息披露和操纵“宁波富邦(600768,买)”被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
事实上,这不是该公司第一次受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广州穗府三次被证监会处罚,其中两次是“栽”在股价操纵上,这与广州穗府团队较为激进的运作方式有关。偏好空壳概念股和低价值股的资本投机方式,使得广州穗府在极端情况下往往为了保护净值而打擦边球,甚至冒险违规。
广州绥福收到三张票
3月20日,广州穗府再次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罚款,距离最后一次处罚只有9个月了。这一次,处罚的依据是广州穗府的非法信息披露和操纵宁波富邦的股价。
追溯到2014年底,成立于一年多前的广州穗府,由于其系列产品在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实现了高回报,成为私募股权领域的一匹“黑马”,并在业内一时成名。或者为了从反向交易中获利,或者为了保持产品的净值,广州穗府多次持有“宁波富邦”,其共有23个账户,即“穗府”账户组于2014年12月持有“宁波富邦”。15日,该股首次超过总股本的5%。从2014年12月15日至2015年9月16日,共有49个交易日,2015年8月6日共有“宁波富邦”,最高持股比例达到9.77%,2015年8月27日减持后,持股比例为3.65%,减持比例超过总股本的5%。
中国证监会调查人员发现,广州穗府并未就宁波富邦控股总额超过总股本5%的相关事项向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也未在减持比例达到总股本5%时向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且未披露任何信息。
不仅没有披露,广州随付还利用“随付”账户组,在2014年10月23日至2015年9月16日下午收盘前,通过拉高拉高的方式直接操纵“宁波富邦”的股价。例如,2015年7月24日14:59:08,广州穗府利用广东蔡玥信托有限公司-穗府第七结构性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证券账户,以第一价格进行委托申报,申报价格较下单前最后一秒的市场平均交易价格上涨10%,委托数量为同一价格的剩余委托数量的11.59倍,为委托时间前市场待处理交易的1.79倍。委托交易411176股,交易金额8918588元,交易价格上涨10%。
可以看出,上述交易行为是收盘前1分钟内的拉动行为,对当日收盘价有显著影响。
这类似于广州穗府在股市异常波动期间的操纵。当时,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于2016年6月发出4000万元罚款。调查人员表示,尽管广州穗府的目的是保持市场价值和防止空头头寸,但它在主观上具有影响股价和维持市场价值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广州穗府客观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影响股价,并对相关股票的价格产生了影响,这足以判定其操纵了证券市场。
与上述两项处罚不同,广州穗府于2016年5月再次被罚款。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广州穗府处以3万元罚款,原因是该公司非法减持通达股份(300,321股,买入)。
你为什么经常碰红线
与广州穗府一起受到处罚的还有广州穗府董事长易、投资股东周。他们是广州绥福的核心人物。易于2006年成功拿下证券(600109,BUY)、中信证券(600030,BUY)、辽宁成达(600739,BUY)等超级券商股票,并登陆市场。业内知名;周活跃于资本市场多年,曾多次将公司上市为牛三。
“多次踏上监管红线,与易等投资团队的投资方式有关,他们更喜欢空壳概念股和低价值股。”中国证监会调查人员认为,股价低、市值低、盈利表现差、上市公司大股东强烈期望推进重组的企业,由于容易成为热点、进出方便,可能会带来净值的快速增长。
据了解,广州穗府信托产品已出现在四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名单中:“国光(002749,买)”、“国农科技(00004,买)”、“金隅汽车城”和“万福盛科(300268,买)”。
然而,众所周知,在资本市场引导价值投资、规范并购的监管环境下,以前青睐的被低估的股票失去了市场,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重仓的风险,这使得试图推高股价、提高产品净值的广州穗府想出了一个操纵股价的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与广州穗府类似,一些私募股权公司已经触及操纵股价的红线。调查人员总结了原因。首先,一些私募股权管理机构通过一两种产品在短时间内成名。取得一定的明星效应,管理规模经历了爆炸式增长,但管理能力跟不上管理规模的增长速度,风险控制机制严重滞后,内控制度缺失,风险防范能力低,法律意识薄弱;二是私募管理机构管理不同的基金产品,头寸高度集中。一旦它们继续下跌,就会引发连锁反应,这使得私募管理机构管理的所有产品都面临整体头寸爆仓的压力。私募管理机构很容易通过操纵股价来维持产品的净值,从而避免信托产品扩散到清算线。
标题:广州穗富因股价操纵再领罚单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