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8字,读完约4分钟
证券时报网络(STCN)4月5日
在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头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雷璐发表了题为《建立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文章。文章指出,有效的风险防控需要消除市场小幅波动是系统性风险的思想。金融市场涉及诸多利益,博弈结构复杂。当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出现小幅波动时,一些人就会跳出来夸大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误导网络舆论,或者给央行戴上高帽子,或者迫使监管当局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妥协。我们不仅要看到金融风险的危害性,还要有信心和决心,防止夸大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以及道德风险。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治标。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明确风险扩散临界点。严格控制企业和政府部门债务过度增长,稳步推进企业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继续推进国债转股,严格控制名股实债等政府变相借贷行为。严格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限制信贷投向投机性购买。积极应对外部冲击风险,继续实施扩大流入、控制流出、补充储备、稳定预期的部署,加强对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预警和应对。稳步化解不良资产风险,控制增量,处置存量,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严厉打击逃废债务行为。完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果断处置存在流动性风险的机构和产品。防范债券违约风险和股市异常波动处置,推动信用风险处置机制尽快完善,对企业信用债券进行全面清查,细化处置方案。严格控制和严格控制融资融券、场外资金配置、结构化嵌套等。加大对市场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股东减持和异常交易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影子银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加快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产品规则和标准,抓紧研究提出全面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业综合统计管理体系的意见,完善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政策文件。认真整顿金融秩序。禁止非法金融活动,取缔非法金融机构。继续扎实开展网络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高发。开展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顾过去,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加强案件风险调查。
建立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框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监管框架,统筹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有效发挥反周期监管和防范跨市场风险传染的作用,重点防控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泡沫。保持货币供给的固定力度,将货币政策委员会转变为真正的决策机构,确保其成员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充分发挥集体决策的优势,加强监管部门和央行的共同努力,管理好流动性闸门。进一步改革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制定应对外部冲击的控制方案,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加快建立金融监管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协调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协调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定金融产品跨市场监管规则,规避监管空白,防止监管套利。坚持以姓监管为主,把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金融犯罪防控体系,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清理完善金融违法行为处罚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集体诉讼机制等基本制度,加大违法行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全面提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健康水平,遏制道德风险。金融机构是金融风险的微观承担者。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党的建设,有效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绩效能力和决策监督水平,加强资本约束和内部控制合规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促进金融机构有效承担风险管理主体责任,遏制重大案件滋生。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处置平台和各种保障资金的作用,促进高风险金融机构依法市场化退出。金融市场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一个运行良好的金融市场是实施合理定价和分散承担风险的基本场所,否则将成为跟风等羊群行为的风险源。要积极借鉴成熟市场经济的经验,扩大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允许合格的高质量外国公司在中国发行股票,进一步提高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和便利性。金融基础设施如信用报告、统计、反洗钱、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市场交易服务和跨境资本流动监控在不断完善。
(证券时报新闻中心)
标题:央行陆磊:有底气有决心 防范夸大渲染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