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3字,读完约3分钟
从2013年到2016年,实体零售连续几年下滑,一些实体商店停业或关闭,一些大型零售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商业街和商业区整体下滑。3月30日至31日,第15届中国百货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商务部流通产业发展司司长郑文在论坛上指出,尽管近年来实体零售经营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零售业已经进入衰退。零售业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引导生产和扩大消费的双向先导作用。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加快创新转型,是零售业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比2015年提高4.9个百分点。郑文说,在消费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许多特点。
首先,消费者在消费偏好上更追求质量和个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模仿驱波消费已经基本结束,中低端消费比重持续下降,开发和享受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逐渐从满足温饱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大众消费向个人消费发展。消费者开始将注意力从商品价格转向品种、质量和品牌。高端、高质量和智能产品受到追捧,品牌关注度日益提高。同时,80后和90后消费群体的崛起带来了新的消费增长点(爱情基础、净资产、信息),消费行为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基于受众生活方式的定制产品已经流行起来,从家电到家居,从珠宝到服装,“个人裁缝”和专属服务无处不在。
其次,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体现了一体化和多元化。目前,消费者开始放弃单一的网上购物或线下购物,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消费方式。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线上线下零售企业都在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整合发展的新模式。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零售企业调整业态,优化组合,努力打造商品销售、创意产业、文化艺术、金融服务、旅游会展联动的综合业态。2016年,购物中心逆势而上,新开了551家店铺,增长35%,极大地丰富了消费供给。
第三,消费更强调服务和体验。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继续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商业回归的本质。过去,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注重质量好、价格低,而在选择百货商店时,注重硬件设施。近年来,消费者对价格不太敏感,越来越注重服务质量和可接受价格范围内的极致体验,在消费过程中追求舒适、愉悦和满足,愿意为满意的消费体验支付溢价。
此外,绿色和共享消费已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开始改变以往的消费行为,理性消费、绿色环保、低碳健康已经被广泛接受,并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文化。网络拼车、共享自行车、出租闲置房屋、交换闲置商品等消费模式受到追捧。众包购物打破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共享经济将成为未来零售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标题:零售业加快创新转型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