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1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周琳
据统计,2016年全年共有175只新股在a股市场上市。自2017年以来,截至3月底,上市新股数量(根据首次公开发行日期)约为109股,比2016年平均每月15股的供应量高出140%。未来仍将有570多家企业排队,分销的受欢迎程度不会降低。
在收益方面,根据广发金工的统计,截至3月底,上市后连续的日涨停天数平均为12.1天,收盘日涨停天数平均为12.9天,与2016年的平均水平持平。新股陆续登场,“金身不可破”,玩新策略自然受欢迎。
2016年新股按市值购买后,购买量大幅增加,中标率自然下降。前一年的胜率大约是千分之几,但去年下降到千分之几,相差10倍。
与个人投资者的“落伍者”相比,线下机构的新优势是无与伦比的。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网下营销采用配售制度,投资者分为三类:甲类(公开发行和社会保障)、乙类(企业年金和保险)和丙类(私募、个人及其他),配售效率为甲、乙、丙三类。具体配售比例由经纪公司自行决定,但应确保分配给甲类投资者的股份数量不低于网下配售总数的40%。因此,公开募股和社会保障是他们自己的...
就公募基金而言,截至3月底,今年共有2178只公募基金参与创新,其中40%参与认购近一半新股,25%参与认购70%新股。
在网下玩新游戏时不能绕过这个尺度。2017年,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布并安排下线的75只新股中,底层仓库的规模要求为6000万只,这已成为主流。如果你想参与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你必须保持1.2亿元的底部位置。
基金规模太小,不足以达到新的门槛;基金规模过大,顶层认购收入容易被稀释,偏离最佳套利区间。满月导致损失,而满满的水导致溢出。规模合适吗?
据统计,自去年10月以来,新股认购金额上限大幅下降。3月份,平均上限仅为1.2亿元,新股认购金额上限的85%以上不到2亿元。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的认购上限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继续下降意义不大。据推测,它在未来将保持在一个低水平。
因此,一种新流行的新股发行策略采用“股票底部头寸+新股发行”的模式,基金的最优规模在2亿元左右,这不仅满足了1.2亿元的底部头寸阈值,而且可以在网格顶部购买85%以上的新股,从而最大化基金配置的效率。底部位置可配置主流指数、加权蓝筹股、高股息、定量多头位置等。,而且获得新的收益非常有吸引力。另一种策略是在此基础上增加套期保值策略,适用于不愿意承受底部头寸波动的低风险偏好客户。
还有一种更为主流的策略,采用“固定%2b股票底部位置+打新”的模式,最优规模在6亿元左右,80%的固定收益提供低波动;20%的股票底部头寸被用来获得新的收益,这适合于银行等需要固定收入的客户。
根据历史数据,如果你全额参与创新,2016年以来的月收入将相当可观,平均价值接近200万元。根据平均值估计,在最优规模为2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股票底部头寸+创新”的策略,基金可以获得约10%的(年化)增强效应。
标题:作为一只打新基金 最优规模临界点在哪?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