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4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上海5月8日电记者问:频繁表现的新股“变脸”真的是ipo提速引发的“灾难”吗?

新华社记者桑威、潘庆、王旺旺

随着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报告的披露结束,新股发行中的“变脸”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甚至质疑这是新股发行加速带来的“祸根”。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股发行业绩的下滑与许多因素有关。来自监管机构的信息显示,ipo在正常化后变得越来越严格,“带病突破障碍”的空已经大大减少。

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 真是IPO提速“惹的祸”?

次级新股频繁表现“变脸”

随着季度报告的披露,企业的盈利能力浮出水面。次级新股的表现变化频繁,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关注。

据统计,在2016年和今年上市的新股中,今年第一季度有33家公司业绩下滑,今年第一季度有105家公司业绩下滑,其中有26家公司业绩下滑超过50%。

以创业板为例,第一季度亏损的次级新股包括科达国创、陈安科技、博斯软件、深冷股份、先进数据通信、陈欣科技、古奥科技、丝绸之路视觉、科技光学、数字认证、天铁等16家公司。

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 真是IPO提速“惹的祸”?

其中,去年登陆创业板的博斯软件,连续三年利润“抢眼”,第一季度亏损590万元,同比增长-452%。该公司解释说,为了扩大业务,各办事处人员数量的增加导致工资和其他费用增加,而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减少,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 真是IPO提速“惹的祸”?

这种现象在主板和中小板中或多或少也存在。去年登陆上海股市的超讯通信,第一季度亏损770万元,去年同期盈利80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0.54%。据该公司解释,该公司今年赢得的通信网络建设业务合同尚未大规模启动,江苏、黑龙江、云南三省均有较大的业务投入和亏损。该公司还预测,从年初到下一个报告期结束的累计净利润将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

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 真是IPO提速“惹的祸”?

许多因素导致了“地雷”的增加

一季度,新股的频繁表现发生了变化,这与今年新股发行步伐明显加快相吻合。有些人质疑这是否是ipo加速造成的“失误”。

资深金融评论员何万南写道,在2016年以来上市的新股和次级新股中,亏损加业绩下滑的比例估计为15%至20%。前几年从未有过如此高的比例。

“当你上市时,你会赔钱。董事会应该和谁玩?”何万南表示,发行公司应该争取,中介机构也有责任向投资者明确表态。

在业内许多人眼里,许多因素导致了新股中"地雷"的增加。

兴业证券策略研究员张昭认为,在上市周期过长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确实存在等待期“赶业绩”的情况,上市后继续增长乏力。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等专家也表示,在利润下降的新兴公司中,除了少数公司在上市前“打包”利润外,大部分是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或行业整体状况不佳造成的。特别是新上市公司大多是中小市值公司,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弱。

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 真是IPO提速“惹的祸”?

此外,一些行业的运营确实存在季节性波动,这也导致一些新股在第一季度的表现出现“变脸”。

“带病出关”的きだよ0/被压缩

经过2016年的提速后,ipo进入了正常状态,今年已稳定在每周发行10次IPO的节奏。

作为a股的“进入壁垒”,ipo发行审核也呈现出收紧趋势。据公开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共有175家企业进入审批流程,19家企业被拒绝,拒绝率为10.9%,并在去年前三季度6.2%,去年第四季度7.5%的基础上继续稳步上升。

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 真是IPO提速“惹的祸”?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消息,去年第四季度首次进行的ipo企业现场检查将在今年继续进行,督促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对首次公开发行(ipo)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将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的相关线索移送中国证监会检查部门处理。

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 真是IPO提速“惹的祸”?

上海一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江认为,ipo拒绝率有所上升,审批率有所下降,部分被审查企业撤回了申请,这一切都表明,在审查更加严格的背景下,空的“病假申报”大幅减少。

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 真是IPO提速“惹的祸”?

然而,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在严格控制“入口”的同时,有必要完善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以确保“出口”。

“只有形成良性的进入和退出的新陈代谢机制,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保证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功能。”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邱说。

标题: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 真是IPO提速“惹的祸”?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