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4字,读完约7分钟

继去年发布《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产业稳定增长、调整结构、促进转型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两个文件后,上海再次出台了提振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最近,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和提升实体经济活力水平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综合考虑实施国家战略、体现示范引导、优化城市功能、突出上海特色、破解发展瓶颈、加强统筹协调,围绕提高质量效益、引领创新、创造环境、集聚要素、降低成本等提出了50项具体措施。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若干意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提高质量和效率,防止资源、资本和资产脱离实际,防止产业结构膨胀,体现了上海振兴实体经济的新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继续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锋。《若干意见》提出的任务目标是: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将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左右,成为引领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创新新高地。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注重改革和创新

上海实体经济提高能源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在自由贸易区示范中发挥主导作用,营造一个便捷高效的商业和市场环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明波表示,这方面要通过深化“分销服务”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来实现。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首先,我们必须增强企业的发展势头。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更深层次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一批国内外子行业的“隐形冠军”;加强与全球创新企业的新一轮合作,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率,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和产业创新中心。据介绍,上海中央企业产业涉及面广,需要继续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合作,优化中央企业服务,规划上海中央企业区域总部、金融总部、R&D中心和重大产业项目。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管理模式,全面深化商业体制改革,形成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体系,加强事后监管。加快“多认证融合”,放宽新兴产业企业注册条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监管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深化市区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各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着力突破体制和制度障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其中,最重要的是聚集创新元素。《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张江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搭建R&D功能平台和集成电路、生物医学、机器人改造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5-10个制造创新中心。推进产业创新项目,提前布局一批智能联网汽车领域的产业链创新项目,重点加快嘉定智能联网汽车试点示范区建设。实施产业强基工程,重点突破国家急需、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批核心组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技术,加快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同时,我们应该增强创新的活力。鼓励国有企业增加R&D投资,完善国有企业创新导向评价体系;实施高端装备第一次突破、第一批新材料和第一版软件的专项政策,加快创新产品的市场应用。优化创新环境,围绕大数据、网络教育、卫星导航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四新”经济示范区;支持大企业搭建“双创新”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引导和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形成一批创新标杆企业。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专注于提高质量和效率

《若干意见》在明确实体经济内涵和范围的基础上,呼吁进一步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加强产业总体规划,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质量和效率,优化经济结构。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高端发展为导向,实施“中国制造2025”。着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设备、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10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同时,要加快汽车、船舶、城市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和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培育和发展“四新”经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添加剂制造等领域。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注重区域总体规划的支持。《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市级产业规划和空布局协调,加强区级项目准入协调;郊区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中心城市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和城市产业。同时,以重大项目为起点,在“十三五”期间,推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60多个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和储备集成电路、智能联网汽车、大型飞机等领导能力强、增长快、带动力强的工业项目。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陈明波说:“我们要特别加强资源整合,引导金融、土地、信息等资源要素在实体经济中集聚,促进最优流动,提高配置效率。”

首先,我们必须加强财政支持。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源头,加强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一批1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二是优化土地供应。《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市工业用地规模将保持在550平方公里左右,规划工业用地将得到严格控制。该区每年工业用地减少指标的三分之一将用于制造业;实行灵活的工业用地年度流转,提高集约利用效率,加快现有土地的二次开发。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一项重要任务。《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能源水平,深入实施“提速降费”,到2018年建成世界“千兆宽带第一城”;推广智能应用,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完善社会治理,增强用户感知;完善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功能,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推进“互联网加”产业融合模式创新。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聚焦政策突破

此次发布的《若干意见》试图通过梳理国家和上海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体系的整合,以取得成效。

例如,加快实施供应方结构改革实施意见。《若干意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减”与“增”的对接机制,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的负面清单。根据规划,今年全市将实施1300个市级调整项目和16个重点区域调整;同时,坚持“边种植边退出”的原则,依托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振兴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引进新兴产业。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为落实《关于实施智能制造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创新智能制造应用模式,实施智能制造应用“十万工程”。到2020年,重点培育10家领先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100家示范智能工厂,带动约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智能转型,以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据报道,上海实体经济应通过制度创新突破瓶颈,弥补不足,促进城市经济协调、集约、高效发展。近期,上海市相关部门出台了产业整体招商等政策,建立了城市联动、区域联动、多部门协同的招商机制,构建了全市产业项目和资源的信息整合和供需对接平台,确保了关键资源要素的供给。协调跨区域工业项目的迁移和扩展;引导区级建立产业投资平台,加强土地、项目和产业布局的整体优化。

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若干意见》还指出,后续要研究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调机制,推进产业基地和园区创新成果产业化。

其中,《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实施“30人才”的基础上,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的分配和供给,鼓励单位整体出租公共租赁住房,并相应放宽居住条件。同时,鼓励人才集中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平台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人才公寓(单元出租屋)等配套服务设施,出租屋等配套工业用地等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不超过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5%,与以往措施相比有重大突破。(中国经济网记者吴凯·李志国)

标题:上海新作为:50项举措提振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