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3字,读完约2分钟
红色、黄色和蓝色的书盒,每盒10本,每组30本。作为中国第一种新的农村阅读方式,“行书箱”已经吸引了山东省平度市九店镇178个村庄的10.6万人前来借阅。
“上次我借了这本格林童话给我的孩子们,这次我想借这本《家有妙计》,我可以在家里用。”5月27日,石桥村九甸镇的一位村民程普芳笑着告诉“读者”王国军。自4月初“步行书柜”试点项目启动以来,程普芳第二次来借书。她还想借一本关于养鸡技术的书,但是这一批没有书。王国军说,她将帮助她与项目负责人一起思考,并向每个人提供她最想读的书。仅在一个月内,就有30多名来自东石桥村的人前来借钱或咨询。
老城区有401名“领袖”王力可·郭俊。通过举办10期“读者”培训班,93人接受了培训,并分发了327个书架和3270本书。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将陆续举行16场培训。自一个月前试点以来,老城区的借款人数已超过2000人。“村里把书送到门口,有一些有影响的党员干部来读。阅读效果是前一个的几倍。”古镇文化站站长张敏告诉记者。
据报道,“书香平平?平度市文光新区与平度市教育局、九甸镇政府合作,由青岛幸福沙滩爱心救助中心、青岛“微笑彩虹”阅读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组织承办,旨在大力推广全民阅读。书柜分为两类:成人和青少年,分别在乡村和学校流通。不同类型的书按照不同的颜色摆放在书柜里,包括红色书柜里的文学,蓝色书柜里的科技,黄色书柜里的家庭营养,还有一本借阅登记簿。按照目前的推广速度,老城区的所有村庄和学校都将在年底前配备“步行书柜”。
“活书箱”项目负责人林告诉记者:“在村民借阅过程中,我们逐步理顺了各种问题,规范了借阅方式。”项目组还开展了相关问卷调查,希望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最需要的书籍,加强读者培训,开展“知名作家走进校园、走进乡村”等活动,邀请知名作家分批授课互动,培养更多读者。
“多部门联动,培训,讲座,志愿者加班,走在书柜里...各种努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激发和提高农村的阅读能力,扩大文化的力量。”林对说道。(经济日报记者刘成通讯员孙京新)
标题:青岛平度市:“行走的书箱”带热乡村阅读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