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0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比利时根特6月1日电(记者潘、黄勇)高速公路因拓宽而改道;装载着新车的大卡车不时经过;工业园区内的四个建筑;通勤者必须排队等候...最近,当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布鲁塞尔西北约60公里处的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时,他们看到了如此繁忙的一幕。

通讯: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的新生——中比经济合作的样板

身着普通工作服的工厂总经理埃里克·范·兰德赫姆(Eric Van Landhem)告诉记者:“我们是一个倒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在这里,员工比例最大的一线工人是最重要的。我穿的衣服和普通工人一样,这让我们更亲近,表明我们是平等的。”

通讯: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的新生——中比经济合作的样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比利时汽车工业进入严冬:安特卫普的通用汽车装配厂和亨克的福特装配厂相继倒闭,汽车装配业的就业人数减少了一半。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在“还虎归山”的战略下,沃尔沃汽车交出了一份又一份精彩的成绩单。

通讯: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的新生——中比经济合作的样板

变化是真实的。2011年安特卫普通用汽车厂倒闭后,范·兰德亨自己进入了根特汽车厂。短短几年时间,根特汽车厂重新焕发了生机,范·兰德亨从一个“下岗工人”变成了工厂的总经理。

通讯: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的新生——中比经济合作的样板

范兰德亨介绍说,成立于1965年的根特工厂是沃尔沃集团在瑞典以外最大的汽车装配厂。2010年被中国吉利集团收购后,销量逐年增长,成为中国与比利时经济合作的典范。如今,根特工厂的固定员工人数从收购之初的4000人增加到了5500人,带动了20000个当地间接就业岗位。2016年,沃尔沃根特汽车厂在比利时佛兰德地区获得“最佳外国投资项目终身成就奖”。

通讯: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的新生——中比经济合作的样板

由于吉利汽车集团在资金、人才、基础设施和物流管理方面对沃尔沃汽车的支持,中国已经成为沃尔沃汽车的一个重要市场。随着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受欢迎,根特工厂整体发展良好。目前,在占沃尔沃全球产量一半以上的根特工厂,每分钟就有一辆车下线,其中约40%进入中国市场。

通讯: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的新生——中比经济合作的样板

吉利还向沃尔沃开放了其在亚太和中国的供应商,并通过全球采购降低了集团的成本。目前,沃尔沃在中国的汽车工厂和根特工厂已经形成了适合各自市场导向领域的劳动力分布。

通讯: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的新生——中比经济合作的样板

除了资本、市场和成本控制等因素外,根特工厂也从此次技术收购中受益匪浅。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联合开发了CMA平台,该平台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应用于各种车身形式和尺寸,并与不同的动力系统兼容。吉利汽车在中国市场开发了一个基于CMA平台的全新高端品牌柯灵,而沃尔沃基于CMA平台的全新40系列产品将落户根特工厂。

通讯: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的新生——中比经济合作的样板

随着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中欧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已经从单向引进欧洲资本和技术转向双向出口资本和技术。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的成功向人们展示了渴望产业升级的中国企业与有资金需求的西方企业合作共赢的乐观前景。

通讯: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的新生——中比经济合作的样板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通讯: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的新生——中比经济合作的样板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