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6字,读完约3分钟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作为一个重要的钢铁之乡,在融入国家长江保护战略的过程中如何转型和突破?
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态保护、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等领域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武汉市青山区,“长江保护青山改造与发展研讨会”,就“青山区长江保护与发展概念性规划”进行了咨询,为长江保护背景下的老工业基地钢铁传统型改造与发展青山提供了建议。
青山区在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承受着沉重的环境负担,工业废物排放量约占全市的60%,给青山区乃至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青山必须打破这一局面,寻求转型发展,融入国家长江保护战略。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水资源专家刘长明院士表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核心。武汉青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长江流域老工业城市的优势。在长江保护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青山区长江保护与发展概念规划》蓝图的重要出发点。青山区应在一系列生态恢复、水资源保护和绿色转型的基础上,牢牢把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引发和带动区域经济转型,进而带动区域环境整体改善。
在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美好愿景下,青山区委区政府组织编制了科学可行的青山区长江保护与发展概念规划。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夏军说,长江流经青山区12公里,湖滨岸线长达40多公里,水资源极其丰富。《青山区长江保护与发展概念规划》落实了国家关于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决策和部署,描绘了青山区以“青山、绿水、红钢城”为背景的转型发展宏伟蓝图。
与会专家指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应打破传统的单一环境工程治理模式,创新机制,团结社会和公益力量,促进公众参与;整合社会资本,创新环境治理投融资机制;将新兴产业与先进技术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和纬度刺激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发展,标本兼治,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青山区委书记苏尼斌表示,青山区将迅速行动起来,大胆实践,创建“长江青山保护示范区”。
研讨会期间,青山区人民政府还与阿拉善环保产业联盟签署了“武汉市青山区长江保护生态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六个方面进行了合作:一是实施“长江保护青山模式”。长江中的保护;二是描绘“造青山绿水,聚焦生命长江”的顶层蓝图;三是公益援助,打造青山生态新城软实力;四是探索“青山长江保护实践区”环境治理新模式;五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第六,介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运行模式。
据介绍,作为青山转型发展“一区三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山区北湖生态新城建设已经启动。新城的规划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通过生态恢复和绿色拉动,综合考虑水污染控制、城中村改造、特色城镇和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生产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
目前,青山区政府已与华夏幸福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建设一个约4.7平方公里的环保智能工业城。五到八年后,以节能环保设备为核心、产值70亿元的产业集群将分三个阶段形成。
在不久的将来,青山区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态新城。(经济日报记者郑)
标题:武汉青山区积极融入长江大保护战略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