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2字,读完约4分钟
在宁夏中卫,“托老旗”家喻户晓,不仅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也受到了人们的好评,成为中卫的名片。托老旗是一个品牌和一个人的名字。近年来,为了帮助中卫山区农民解决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问题,打破农产品的时间和空时间限制,拓老奇创新生产了软梨汁、高钙汁等高附加值、易运输的饮料。产品畅销陕西、甘肃、宁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优秀企业家。
沿黄河从中卫市向南行驶70多公里,到达南昌海滩村。南场滩村位于香山腹地,黄河在这里分岔,南岸冲积出两三公里长的滩涂,故名南场滩。南场滩村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村。据说村民是西夏拓跋族的后裔,拓跋珪就是其中之一。得益于黄河的灌溉,南长滩有肥沃的土地,纵横交错的建筑,参天的老树和优质的软梨和红枣。由于环山交通不便,加上黄河峡谷的阻隔,几千年来南长滩一直不为外人所知。村民们半农半牧,听着彼此的声音,享受着日出日落的生活。然而,交通障碍不仅保留了美丽的风景,也给南场滩村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农产品销售就是其中之一。
“几乎每个南长滩的家庭都有祖先传下来的古梨树。生产的软梨口感柔和,酸甜可口。冷冻后,它们还有清肺止咳、醒酒的功效,但这种好东西不能在收获后运输。即使我们试图把它们运出去,运输成本也太高,而且不划算。农民很难把他们的产品变成商品,基本上是吃一半,扔一半。红枣因为储存价格高,所以卖得比较好,但不尽如人意。”村民佟守勋告诉记者。
南长滩四面环山,但是人很少。村民不富裕,软梨和红枣是当地的优势和特色的主要农产品。如何解决软梨和红枣的销售问题,帮助村民增加收入?2009年,在餐饮业工作多年的佗湾决定帮助村民。他想出了一个用软梨代替梨制作饮料的方法,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地解决了软梨运输成本高和储存难的问题。为此,他在南昌海滩成立了西枣产业有限公司,专注于软梨汁的研发,同时加工销售红枣。托劳奇生于化学工业,有餐饮业工作经验。在他的领导下,公司成功开发出软梨汁,成为中国第一款软梨汁饮料,并注册产品商标为“拓老奇”。在突出原产地和文化特色的同时,它也给产品和市场带来了声誉,迫使自己在这个品牌上做得很好。
将软梨制成软梨汁打破了空时间的限制,实现了产品向商品的转化,受到市场的欢迎。中卫人已经改变了只在冬天吃软梨的习惯,一年到头都喝软梨汁。无论是晚餐还是给亲朋好友送礼物,“托老气”软梨汁都是一种高消费饮料。每年消化软梨60万公斤,年产软梨汁200多万罐,产值2000多万元总经理托万说。这一产量不仅解决了南场滩村软梨的销售问题,也解决了附近村庄软梨的销售问题,带动了数百农民增收。
饮料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近年来,产品消费开始转型升级,人们对绿色天然饮料的需求不断上升。托劳奇紧跟这一主题,严格控制质量,从供应方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天然饮料。“原料一直都是精心挑选的软梨。我们只是不断调整饮料的口味,让消费者在饮用时感觉更好。”拓老七说道。目前,“托老奇”软梨汁远销陕西、甘肃等市场,从一个地方品牌成长为一个区域品牌,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高和扩大。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企业家,托劳奇近两年开发了高钙水果饮料,这是因为中卫山区农民种植的高钙水果销售困难。中卫是中国硒沙瓜的故乡,硒沙瓜种植面积约100万亩。由于硒沙瓜种植年限有限,为了在近期内继续发展硒沙瓜产业,保证山区农民继续增收,中卫引进了高钙水果,种植面积已达到7000亩左右。“高钙水果营养丰富,饮料已投放市场,消费者反应良好。”拓老七说道。去年,中卫被确定为全球旅游示范城市。为了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拓老旗将其产品系列延伸到文化旅游领域,开发了“拓跋红”系列白酒,并投放市场。
人和品牌相互映衬。八年来,在创新和坚持的过程中,托万宗以负责任的精神和精湛的工艺打造了“托老奇”的品牌,这也使托万宗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企业家和产品融为一体,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中国经济网记者陀赵冰)
(编辑:宋
标题:拓老七:化梨为汁为乡亲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