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2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接受了《中国日报》的专访。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田阿蒙照片

中国日报网6月2日电(记者田阿蒙)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新常态”、“供方改革”等重要论述,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解读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和机遇,思考迎接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到来。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机遇

徐洪才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机遇。“自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每个人都看到我们的结构实际上正在经历转型和升级。过去,我们觉得人口红利在减少,老龄化社会在逐渐逼近,但人才红利在增加。中国有两亿大学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一支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力队伍,这是我们未来工业发展和经济能力的坚实基础。”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他还指出,“另外,我们的农村城镇化还没有完成,这是一个很大的潜力。通过将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这将刺激基础设施投资,提高消费能力等。据估计,2030年后,当我国农村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时,将基本完成,这也将是我们空巨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第二,对接‘一带一路’,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我们自己的产业找到新的定位,为我们自己的空找到新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支撑。”徐洪才告诉记者。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此外,他认为改革的红利也将是未来发展的巨大机遇。“释放改革红利,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目前,中国面临的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供给方结构与需求不匹配造成的。通过供应方改革,政府职能得到转变,我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徐洪才表示,未来将通过创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有一个大空.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最后,他指出,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加快发展、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仍将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珍惜和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进内部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一带一路”有助于消除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已有5000多万人成功脱贫。此时距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只有三年时间,未来几年也将迎来“冲刺阶段”。“一带一路”倡议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发挥什么作用?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对此,徐洪才表示,“一带一路”的重点是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对接。就我国而言,“一带一路”穿过一些沿海地区,包括中西部等落后地区。因此,这些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许多内陆落后地区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找到自己的位置。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例如,他还说,在许多地方,通过电子商务,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特和个性化的产品得到推广,订单被找到,工业发展得以实现。这对中西部地区的扶贫、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非常有利。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所谓的工业扶贫和精密扶贫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现在它明亮而豁然开朗。新的空厅已经开放,可以开发一些特别的产品。”徐洪才告诉记者,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学习了国际社会的规则,包括经济管理的经验和行业本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一些发达的沿海城市来说,这也有利于它们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地方,也是我们发展自己的地方,这是互利共赢的。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采访视频:

(编辑:张少虎)

标题: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