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72字,读完约5分钟
创新——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工业园区发展路径
——举办中国企业园国际合作联盟2017年公益培训班(二期)
本报记者周猛
5月18日,全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刚刚结束。为了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精神和原则,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方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5月21日,中国企业新闻集团、中国企业园区国际合作联盟和北京科技创新企业信用联盟联合开发改造了报告厅,并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17中国企业园区国际合作联盟第二次公益培训班。
对于各级政府和园区领导,尤其是各级招商引资主管来说,招商引资一直是重中之重,也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公益培训班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资研究所经济学博士、中国企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国庆介绍了成立国家投资促进联合委员会和投资促进主任之家的初衷和服务模式;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金融大学的客座教授、新疆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新疆大学的俄罗斯专家陆冰从“一带一路”的角度谈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和风险规避。
"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和金融化是吸引投资的“新四化”. "石国庆表示,由中国企业园区国际合作联盟(cezica)、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和中国企业新闻集团联合发起的“全国区域投资促进联盟暨投资促进总监之家”,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招商局、经济合作局、投资促进局、各级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和特色镇的“联合体”。“其中,实施平台的出发点之一就是特色城镇的建设和服务。”石国庆说。
陆兵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中国与中亚五国以开放、包容、共享、共赢、共同繁荣的态度开展合作,促进了中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中国和中亚共同发展的机会。然而,中亚国家受地缘政治的影响很大,地缘风险高,政治不稳定程度高(不仅注重与政府打交道),商业环境差(非正式、随意性、腐败等)。)、落后的基础设施(既是问题又是机遇)、支持能力差(一些国家只有一个产业)和突出的宗教问题(伊斯兰极端宗教)。中国“走出去”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训练场地气氛热烈,舞台与舞台之间的互动充分。现场参加培训的清华大学工程师袁剑告诉记者:“公司的内生增长太慢了。”在加速吸引投资的同时,它将高度复杂和标准化。联合经营更有利于企业和公司的发展。”
下一步,中国企业园区国际合作联盟将定期为企业、园区和投资促进主管举办公益培训。
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中国企业商会秘书长联盟副主席石国庆:
“一带一路”帮助特色城镇创造全球视野
《中国企业报》: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与特色城镇有哪些契合点?
石国庆:从顶层设计到建设,特色城镇应该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考虑和定位。
尤其是“和平玫瑰镇”这个品牌沿着“一带一路”有自己的布局理念。登陆时,首次提出了“工业集聚区”的概念,它是工业建镇、工业发展镇和生产城市相结合的产物。过去,未来的工业集聚区必须是“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一体化”,以满足当前的需求,促进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国内特色城镇与“一带一路”有很多融合点,比如在一些港口城市和其他地方建设特色城镇。
《中国企业报》:如何吸引一带一路周边特色城镇的投资?产业布局的重点是什么?
石国庆:首先,要明确“一带一路”和“走出去”主要集中在产品、企业和产业上,特色城镇的本质和核心在于产业和企业的集聚。因此,“一带一路”沿线特色城镇布局符合产品升级、企业转型和产业调整的需要,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形式之一。
此外,“一带一路”特色城镇的建设布局和规划应具有广阔的空和全球视野,尤其是基于“一带一路”海外客户的需求。从招商引资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沿线特色城镇的产业布局不仅要“以自我为导向”,还要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实现互补共生、共赢。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客座教授、新疆大学俄语专家、新疆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兵:
“一带一路”新机遇互补+共赢
《中国企业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特点和隐患是什么?
陆兵: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资本输出投资国、中亚五国最大的经贸伙伴之一。中国企业进入中亚市场的数量之大,已经超越了历史。新的特点是风险比以往更加复杂,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重,注重资源,增加对中亚的融资。
将金字塔形象与中亚的投资企业相比较,可以说塔顶是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而塔底是大量的小型贸易企业和个体商户,而塔腰的支撑部分没有多少中型企业,这导致了这座金字塔的基础不是很稳固。小,缺乏塔的坚固性。
《中国企业报》:您如何理解中国与中亚五国在经济转型中的“互补性”?
陆兵:中国和中亚国家都面临经济转型,经济合作互补性很强,这不仅体现在货物贸易层面,也体现在产业资本合作层面。中亚国家愿意接受外国直接投资以提升其工业发展水平,而中国有实力推动优势工业生产能力走出去。向中亚国家转移平板玻璃、钢铁、水泥、光伏和高铁等优质剩余产能,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转型,也推动了中亚国家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
(编者:彭爽)
标题:“一带一路”视角下产业园区创新发展之路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