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1字,读完约7分钟
爱是民族和谐的新乐章
——梁青庙回族村党支部书记周带领汉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纪实
我们的记者李志成通讯员王国荣报道
我对人民有一颗深厚的心,我有一个丰富人民的好计划。这是湖北省十堰市云阳区阳溪镇清凉寺回族村党支部书记周的真实写照。
周自1999年担任清凉寺回族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团结带领回族和汉族人民奔向同一个小康梦想,因地制宜,抓住特色,努力发展,把原来的贫困村改造成为小康村、生态家园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15年,周被授予“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不厌其烦地发扬光大
清凉寺回族村位于209国道旁,汉江岸边。全村总面积9150亩,其中山地4100亩,耕地仅210亩。石漠化,植被不长。土地贫瘠,唯一的农田会被河水淹没。在周担任村支书之前,村民们在这样一个贫困的村子里维持生计,茁壮成长。
虽然清凉寺回族村距离市区只有10公里,但只有一条泥泞的窄路通往该村,村民的住房破旧不堪。除了种了100亩茶园和饲养了少量牛羊外,村里的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1999年,周被任命为庙回族村党支部书记,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改变当地的贫困状况。
俗话说,如果你想致富,首先要修路,而连接村庄的公路是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关键。因此,周带领大家拓宽了通往村里的道路,并硬化了6.5公里的路段,这彻底改变了村民们在很难走的局面。通往村庄的道路已经开通,村庄外两个市场之间的距离已经缩小。不仅村民种植的板栗、核桃、大棚蔬菜等农产品可以及时运出山外出口到其他地方,而且山外的货物也可以顺利运进村内。
对周来说,把农业贸易改造成工业,升级改造,搞活经济,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地村民大多种植蔬菜多年,因此他筹集了40多万元完成灌溉设施,通过集体指导和奖励的方式鼓励25个种植者带头发展大棚蔬菜,而不是进行补贴,提高了全村种植大棚蔬菜的积极性。此外,周还努力吸引外资,建立了2600头山羊和1000头黄牛集中圈养的牛羊养殖小区,彻底改变了当地传统的放养方式,既保护了植被,又净化了村庄环境。发展温室蔬菜、牛羊养殖,建设板栗基地、核桃基地...特色主导产业的形成和成长促进了清凉寺回族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环境成为周的新目标。在多方支持下,清凉寺回族村制定了《清凉寺回族村发展总体规划》和《清凉寺回族村民住宅改造规划》,包括房屋改造、道路改造、给排水、电力系统改造、路灯、绿化、污水生物处理、清真餐厅等15个具体项目。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美丽农村建设,周在心里思索着,必须遵循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环境、尊重风俗习惯、突出特色、尊重法律、发展产业的理念。按照计划,他和其他村干部一步一步地去实施,并且一个一个地关门...
当周把“宜居村”的牌子从市里带回村里时,当地群众称赞:“村里的发展是周书记的功劳!”但是,周说,这是一系列惠民政策给我们带来的福音,比如减轻农民负担,退耕还林。今天的成就属于每个人。
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思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村支书,周对回族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上任以来,他始终把回族和汉族人民的融合与和谐发展作为检验自己工作能力和成效的标尺。
村级不仅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矛盾频繁发生的地方。如果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它们可能会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周对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处理村务时,他充分尊重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禁忌,从多方面听取意见;当涉及到回族人民的核心利益时,比如调解水源和分配集体资产,他总是尽力妥善处理。在处理争端和矛盾时,他一视同仁,帮助双方容忍误解,增进理解。他成功协调解决了涉及群众的土地纠纷、宅基地纠纷、债务纠纷和邻里纠纷,村民们都说“周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
过去,每年插秧季节,水的供应总是一个“难题”。水库的水需要通过沟渠输送到稻田。每当上游没有水,下游没有疏浚,冲突和纠纷就经常发生。周上任后,优先考虑了这样的问题。经过反复调解,听取村民意见,他决定按照水田远近台阶供水,每轮供水总时间比最近的地方多一个小时,村干部值班监督,成功解决了当地水田供水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周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着手修建抽水站来抽水灌溉,明年将投入使用。当村民们知道这件事时,他们都鼓掌。
在冲突调解的方法上,周把宣传教育民族政策法规和宣传阐释民族风俗信仰作为重要内容,在沟通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和纠纷的发生和对立,增强自觉维护民族和谐关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清凉寺回族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的湖北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影响了537人和一半以上的村民。大多数村民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举家搬迁,这给移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周在困难中前进,耐心细致地为移民群众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人们经常看到他在田里和村民聊天,谈论移民家庭的政策,理解每个人的困难,及时收集和反馈移民的声音。他尽力解释那些不符合政策的移民;他及时向移民总部报告了回民提出的问题,如增加草原面积等。在他的积极配合下,村民们正确地理解和支持了移民工作,保证了移民的顺利和稳定。
紧紧围绕“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抓住机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2016年开斋节当天,周带领村委会成员走访慰问穆斯林群众,与穆斯林群众代表进行座谈交流,深入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干部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回族和汉族树立“和谐”、“守法”、“谦逊”的观念,从而促进回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热爱教育、团结进步,积极参与村级建设和发展。
不要承担负担,并承诺建设一个新的村庄
清明节期间春天是充实的。在这里,群山鸟语花香,田野里长满了嫩嫩的蔬菜,民居美不胜收,牛羊都集中在农业上...多么美丽独特的乡村风光啊。许多游客来到梁青庙会村,观赏满山的桃花、樱花和油菜花,在蔬菜大棚里享受农耕岁月,在回族农家食堂里品尝纯正的牛羊肉和香甜的野菜,漫步在这个温暖、湿润、洁净、芬芳的天然氧吧。游客已经融入了自然和回族人民的生活。
这一切都离不开周积极争取帮助的努力。2014年,清凉寺回族村被列入“全省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在项目资金方面,得到了省、民政部门和云阳区政府的共同支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上级的支持和村民的认同,成为周全心全意服务和奉献的不竭动力。他带领村民建造蔬菜大棚,并将新鲜蔬菜出口到城市市场;建设牛羊养殖小区,改变传统的放养模式,使村庄整洁;抓好石漠化治理,建设桃园和板栗园,使荒山绿化受益;突出民俗风情,打造特色民居街,欢迎一批外商观光、投资、开发,奏响民族和谐新乐章。在惊叹大自然和民族艺术之美的同时,每个人都被在天头的山上、河边和房子后面随时闪现的辛勤劳动之美所打动。《梁青寺回村图》出自周郭城之手,他用智慧和双手画卷带领人们回到汉朝。
如今,村民们住在有特色的房子里,喝自来水,用沼气。村里新建了一个国家文化广场,农民书店和乡村诊所也得到了改善。一个舒适、安静、干净、美丽、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2015年,清凉寺回族村被湖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称号。
标题:爱心奏响民族相融相合的新乐章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