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53字,读完约9分钟

这笔贷款不是贷款银行重启的“校园贷款”

专家表示,银行后续风险防控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郑伟报道

“校园贷款”迎来了健康的微风。近日,建行、中行、工行等商业银行纷纷尝试不同方式的校园信贷,再次举起了校园金融的旗帜。

谈到“校园贷款”,首先想到的是“裸借”事件。那么,在此类事件频繁曝光、监管更加严格的背景下,为什么许多国有商业银行要回归校园金融?这些正规部队能填补被负面新闻困扰的校园信贷空怀特,并“挤出”不良贷款平台吗?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政策考虑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601998)等银行就向在校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然而,由于种种问题,他们相继退出了这个市场。

据报道,2009年,为了扩大信用卡业务量,一些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加大营销力度吸引客户,导致信用卡违约率上升,很多学生客户透支,也出现了多张信用卡相互透支的情况。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为此,2009年6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明确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学生发放信用卡应遵循审慎原则。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那么,银行重返校园金融市场,向大学生开放信贷的原因是什么呢?

“银行再次进入校园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的政策导向因素。”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陆睿指出,在之前的报道中,大学生们会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寻求不良贷款甚至裸贷款。大学生消费冲动导致此类事件频繁发生,这些问题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在严格监管非法“校园贷款”的同时,也倡导国有银行进入这一领域。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4月21日,银监会召开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提出加强网络金融和信息技术风险防控,继续推进p2p平台风险专项整治,做好清理整顿工作,同时加强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一位来自股份制银行的人士表示:“以前的监管理念是‘懒惰政治’,认为风险大,难以控制,要求全行撤出校园领域。这导致其他“地下”贷款机构利用这一点,因为需求一直存在。现在,监管当局已明确提出要打开大门,打击邪恶势力,堵住后门。”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在他看来,商业银行应该研究如何“打开大门”,为大学和大学生提供金融服务。

据了解,目前,中国建设银行(601939)、中国银行(601988)和中国工商银行(601398)等银行正在逐步向一些指定的大学小规模推出信贷产品。

以建设行为为例,5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了大学生网上信用贷款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以下简称“金蜜蜂”)。该产品为纯信用贷款,信用额度在1000元至5万元之间,目前年利率为5.6%。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事实上,这是银监会提出“银行应为大学生金融服务打开大门”后,商业银行推出的首个校园贷款产品。

此外,大学生在校园内遭遇高利贷和无法还贷的现象屡见不鲜,也反映出大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确实存在。

近年来,大学生被信贷集团视为“多金”客户,市场巨大。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524亿元,同比增长4.7%;据估计,到2019年,大学生的消费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对此,陆睿告诉记者,大学生的需求市场非常大,但是更多的是政策考虑,而不是经济利益。严格来说,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应该与其收入成正比。如果他们没有收入,他的消费从何而来?他父母的经济支持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这笔贷款不是另一笔贷款

赤裸裸的贷款、高利贷、暴力催收,校园信贷市场的混乱可谓“触目惊心”。面对这一片混乱,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校园信用会演变成现在的“校园贷款”,因为“拆东墙补西墙”而欠债越来越多。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事实上,正规银行申请信用卡的门槛相对较高,但大学生申请信用卡并不容易,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大学生的消费市场依然存在,他们对新电脑、新手机等产品的购买力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网上电子商务购物的兴起,这个市场的活力依然强劲。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此时,一些点对点贷款机构看到了这一“商机”。为了抢占校园贷款市场,他们利用大学生认知能力差、防御心理弱的特点,进行违反法律法规的“变相高利贷”。此后,这些低门槛的非法“校园贷款”在全国高校迅速蔓延,大学生陷入了校园贷款的陷阱,“裸贷”、“违约自杀”、“暴力讨债”等事件接连出现。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4月11日厦门大学二年级学生被困在校园贷款酒店的自杀事件。据相关媒体报道,该女孩至少参与了5笔校园贷款,仅在“今日借”平台上,她就借了57万多英镑,共借了257笔贷款。她的家人多次帮她还钱,其间她收到了“邓宁的裸照”。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那么,这种“校园贷款”的门槛怎么会这么低呢?

“不需要抵押和担保。只要身份信息通过审核,大学生就可以获得贷款。”一个在线校园贷款平台的客服人员直言不讳,但如果他们不能在截止日期后偿还贷款,他们将不得不承担相应的罚款和拖欠服务费。月利率是0.99%。逾期在30天以内的,每天加收0.05%的罚款和0.1%的服务费。如果天数超过30天,将收取0.1%(每天)的罚款,并收取0.5%(每天)的逾期服务费。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综上所述,尽管这种类型的点对点贷款机构的贷款门槛较低,但利率相对较高,并且诸如对申请人的宽松审查、长期信贷发放和隐私披露等问题经常发生。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那么,这次各国银行推出的“校园贷款”有什么不同呢?

据了解,建行目前的“金蜜蜂校园特快贷款”主要面向大学生,年利率仅为5.6%,即月利率为0.45%,日利率为0.015%。除全额提取现金外,“金蜜蜂校园快贷”的还款金额和期限也很灵活。一年是一个周期。您可以在一年内通过手机银行进行借贷和还款,也可以随时偿还不同的金额。利息是根据实际支出的金额按日计算的,而不是根据整个固定期限计算的。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相比之下,银行校园贷款产品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更安全、更具包容性的贷款渠道。

此外,中国银行在5月初与中国建设银行同时推出校园贷款产品,初期贷款期限最长为12个月,未来将延长至3-6年。最高贷款金额可达8000元,贷款不含任何手续费。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此外,目前还有招商银行的青年信用卡(校园版)(600036)和广发银行推出的大学生专属信用卡“凡尔卡”。

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校园贷款产品是一种正规、安全、公平和积极的能源消费金融服务。它不仅有望恢复被网上借贷平台“打破”的校园金融市场秩序,还将使其步入正轨。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显然,银行重新进入“校园贷款”市场是可取的。

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既然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已经为校园信贷打开了“前门”,他们将如何控制大学生的后续消费和还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员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指出,目前,校园信贷产品仅在部分银行分行推出,实际进展不大。毕竟,大学生缺乏稳定的收入和还款能力,风险太大。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就读于福州师范大学的大一新生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说,目前他的主要收入实际上取决于父母。虽然我也在学校做兼职,但兼职的收入不足以支付他的生活和相关费用。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要发展校园信用,我们必须遵循这个前提,不能脱离家长的支付能力。”他强调,否则,可能会引发大学生新一轮的冲动消费,这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出现。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陆睿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说,在过去,银行先入后出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违约,比如信用违约和无力还款。大学生是一个不稳定的群体,收入来源少。虽然有些大学生会在校园工作,但他们的收入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他想到了学分。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这也是事实。作为一个特殊的信用群体,一旦大学生的金融需求不能通过正规渠道得到满足,就相当于给徘徊在政策边缘的机构“提供”了机会。银行在校园大踏步前进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防范和控制风险。为了满足学生的基本消费需求,还必须防止资金进入高风险地区。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陆睿认为,“如果这种信贷无节制的话,必然会刺激非理性消费,带来不可预知的结果。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校园信用仍然存在风险,应该采取一些政策来防范风险。例如,大学生的信用记录在个人信用上。事实上,大学生信用信息系统已经实施,但仍有必要完善这一系统。”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那么,随着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记录的完善,风险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如何有效监督校园金融消费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在学生的承受范围内,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探索。

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综上所述,如果这些银行的“正规军”真的想在校园金融中发挥作用,他们还需要跟进并落实相关细则。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大学生这个“主角”,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财消费习惯也非常重要。大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来决定消费的限度,学会小心谨慎,不要盲目攀比和过度消费。

标题:此贷非彼贷 银行重启“校园贷”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