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79字,读完约6分钟

在地坛庙会上,由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绢花工艺美术传承人徐文静(右一)带来的传统绢花非常受欢迎。记者颜屋照片

核心阅读

请工艺美术大师为自己剪出一个独特的剪影,观看民间传承人现场扎绢花,聆听北京“葡萄昌”传承人展示世界神奇的手工技艺,在大师的手执教授下学习书法和茶艺...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当地时间7月15日起,由北京东城区和莫斯科中心区联合举办的为期4天的“地坛庙会莫斯科之旅”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市中心革命广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次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这里品尝纯正丰富的“中国文化盛宴”。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去,去中国庙会!”

“去,去中国庙会!”这是周末,也是难得的晴天。许多莫斯科人被邀请去市中心的革命广场。据初步统计,仅在活动的第一天,参与者的人数就达5万人左右。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指挥者和组织者之一,北京东方妙慧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对此非常满意。

北京地坛庙会被认为是中国著名的庙会之一,是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深受人们的喜爱。严介绍说,这是地坛庙会第14次“全球行”。此前,它们已在七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去年,应莫斯科市政府邀请,地坛庙会带着7个项目参加了莫斯科果酱节,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也为双方更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这次在莫斯科展出的中国传统文化项目多达40个,包括5个中国老字号展览、1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5个传统民间手工艺品。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中国庙会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符号和民族心理。为此,组织者在展览安排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活动现场竖起了红色的寺庙旗帜,上面印有精心挑选的中国传统经典——四书五经经典语句的中俄版本,如俄语版的“天是健康的,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广阔,君子载德”,吸引了许多俄罗斯人驻足沉思。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严对记者说,翻译工作要一丝不苟。首先,著名的古典句子应该从文言文转换成白话文,然后翻译,最后由俄罗斯专家检查。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俄罗斯人不仅能看到许多精美的中国民间工艺品,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理。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这是最令人兴奋的事情。”

在标有“绢花”的展馆前,来自北京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绢花工艺美术的传承人徐文静全身心地投入到制作红色绢花的工作中。她的作品很受俄罗斯人的欢迎。不一会儿,所有现场制作的绢花都卖光了,甚至许多盆景花束和桃木微雕也被热情的俄罗斯人抢购一空,只卖了1 空.“作品越来越少。”徐文静感慨了一遍又一遍,但他情不自禁地感慨:“虽然语言不通,民俗文化却是友谊和文化的天然桥梁。”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李锐博士是一名志愿者,也是一名中国学生,他很忙,经常向俄罗斯朋友介绍各种工艺产品和背后的民俗文化。他对俄罗斯人“赶上中国庙会”的热情并不感到意外。在莫斯科学习多年后,他感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传统民俗文化在增进两国人民友谊方面更具独特性。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非物质民俗互动展示”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现场聚集了北京多位顶级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书法、剪纸、面塑、漆雕、绢花、金漆镶嵌等多种非物质民俗,精彩纷呈。无论是“泥人张”还是“葡萄场”,无论是丝绸工艺还是微雕作品,来自中国的民间工艺大师们都会带着他们的作品,在欧洲风格的小亭子里展示,吸引了许多俄罗斯人驻足欣赏,他们必须为此付费。许多展馆经常被人包围。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这种传统工艺仅有的两个继承者之一常洪也带着他的作品来到庙会。来自山东临沂的刘,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工艺的传承人,也将自己独特的工艺带到了莫斯科。看着柳条在他手中飞来飞去,它们很快就被编织成漂亮的花瓶、笔筒和小储物篮,现场的俄罗斯人发出阵阵赞叹。刘告诉记者,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地坛庙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的绝佳机会。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为了更好地与观众互动,主办方还精心设置了非遗留民俗项目的推广和互动、大师班等环节,为热爱中国文化、想了解中国传统民俗的俄罗斯朋友提供了一个观察、体验和交流的平台。兰花茶艺、剪纸脸谱、柳编技艺、字画交流和小师傅班总是人满为患。位于欧式展馆内的“教室”因为人太多而显得闷闷的,男女老少对于认真参与的热情让大师们感到“这是最令人兴奋的事情。”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我想学中国剪纸”

如果你芳香四溢,蝴蝶就会飞来。许多俄罗斯人流连于地坛庙会。

莫斯科市民纳塔莉亚穿梭于广场的各个展馆之间。她主动拉住记者,在庙会主题背景板前为他拍照。娜塔莉亚告诉记者,她知道这里有中国的庙会,她特地来这里。“我从未去过中国,但我对中国非常感兴趣,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和民间工艺。”她说她希望通过庙会的窗口对中国有更深的了解。她说,如果有机会,她必须访问中国,这个与俄罗斯有着特殊关系的国家现在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娜萨,一个9岁的女孩,太喜欢站在肖像剪影前。“北京剪纸”非遗项目的继承者徐杨,立即让娜萨坐下,给她剪了一幅肖像。抱着一个完美的剪影,小女孩高兴地站在宣传板前介绍剪纸艺术,并要求她的父母为自己多拍些照片。娜萨知道第二天要上剪纸大师课,就缠着父母说:“我明天再来,我要学习中国剪纸。”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仍有许多俄罗斯人在寻找“中国风味”,Sveta就是其中之一。自2009年起,她就读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去年回到中国后,他在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担任中文老师。她告诉记者,在俄罗斯,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今天,她特意带她的朋友去了现场。“我非常想念在中国的那些日子,所以我来寻找中国的记忆。”她还特意买了一盘美味的中国饺子,并拍了在朋友圈里举着吃的照片。“俄罗斯和中国有着良好的传统友谊。我相信我们未来的友谊会更深,两国的年轻人会越来越亲密。”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夕阳西下,广场上飘着的中国音乐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表演仍然吸引着许多俄罗斯观众离开。莫斯科对外经济关系和国际关系局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举办这样一次大型的文化贸易洽谈会将使两国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更加顺利。

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我希望这样的活动会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更多地体验和感受中国的民俗文化。”他的孙子刚刚参加了大师班——中国脸谱绘画班,用他的话说,他表达了许多俄罗斯人的共同愿望。(记者颜屋张晓东)

标题:工艺美术大师上阵 “地坛庙会”在莫斯科火了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