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4字,读完约5分钟

鉴于极端的不确定性,历史充满了大国的兴衰和公司的兴衰。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从整体上看总的趋势,同时区分噪音信号。

诗人艾略特说四月是最残酷的季节。但是有人说六月是五月底。

没有人预料到英国首相特里萨·如梅会在6月的议会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她曾希望这次选举能巩固她的地位,以便她能与欧盟就英国退出欧盟问题进行谈判。

沈联涛:周年季

相比之下,法国并没有像年初担心的那样落入勒庞的民粹主义势力之手。相反,来自中学的新生力量马克龙赢得并占据了立法委员会的多数席位,从而实现了改革的承诺。

沈联涛:周年季

在泰国曼谷,我想起了1997年7月2日,我不禁惊叹历史似乎以十年为一个周期。7月不仅是香港回归和中国的20周年,也是泰铢贬值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20周年。

沈联涛:周年季

今年也是美国次贷危机十周年。起初,投资者没有注意到次贷危机的前兆。2007年7月1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达到14,000点的历史高点,8月份调整后达到13,000点。然而,在雷曼兄弟破产后,道琼斯指数在2008年9月15日跌至11000点。2009年3月9日,该指数甚至跌至6547点,为12年来的最低水平,跌幅为53.2%。

沈联涛:周年季

同样,香港恒生指数在2006年12月28日突破20,000点,在2007年10月18日达到31,958点的历史高点。一年后,2008年10月27日,恒生指数下跌至10,676点,跌幅为66.6%。

沈联涛:周年季

10年后,两大股指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本月,恒生指数反弹至26000点以上,而道琼斯指数本周创下21528点的历史纪录。由于这轮增长主要来自技术领域,纳斯达克指数也超过了2000年技术泡沫时代5048点的峰值,并在今年6月2日创下6305点的新纪录。

沈联涛:周年季

这些市场波动表明,我们可能很快会有另一轮合并,但我们不知道何时会发生,以及什么会引发合并。我们只知道市场中有很多风险,包括政策的不确定性,比如美联储是否会继续加息,通胀是否会突然重现,以及地缘政治事件或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沈联涛:周年季

到目前为止,随着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增长水平的良好表现,市场对中国高杠杆率的担忧似乎已经消退。

总体而言,市场已经充分考虑了英国退出欧盟和特朗普等因素,对美联储利率正常化的反应不多。

严峻的现实是,没有人确切知道这是价格过高还是泡沫阶段。美国经济似乎稳定并在改善,失业率也达到了新低。我们所知道的是,由于债务比率达到创纪录的高水平和异常低的利率,资产价格现在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沈联涛:周年季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无法确定gdp能否衡量经济的真实状况。它可以很好地衡量过去的资源型经济,但它不能捕捉数据数字经济的发展。这种矛盾的最好例子是中国。它已经从全球供应链中最大的组装企业转变为消费和服务驱动型经济。目前,中国的消费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消费和服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70%。

沈联涛:周年季

如果中国的历史性转型成功,煤炭、钢铁和能源等旧的资源型产业被淘汰,新的互联网经济提高了中国现有分配体系的效率,那么中国可能会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然而,回顾历史,韩国在1996年12月获得了经合组织的资格,但仍在1997/1998年陷入亚洲金融危机。1994年墨西哥也是如此。

沈联涛:周年季

每个国家都必须经历增长的阵痛,尤其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这个过渡期带来了许多赢家和输家。从道琼斯指数公司的构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规律,领先的科技股处于优势,而老牌能源、制造和分销公司正努力保持市场份额。

沈联涛:周年季

鉴于这些极端的不确定性,历史充满了大国的兴衰和公司的兴衰。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从整体上看总的趋势,同时区分噪音信号。

亚洲新兴市场正面临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它们需要突破门槛,达到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发达国家和老龄化国家,如英国和日本,面临着相反的问题,即一旦所谓的高收入陷阱犯下重大政策错误,富裕国家可能陷入滞胀,甚至回落到较低的收入水平。

沈联涛:周年季

归根结底,人口构成和地理位置决定命运。亚洲可能面临由颠覆性技术和过度竞争(包括地缘政治对手)造成的增长阵痛和复杂的经营环境。西方分析家不喜欢煽动公众舆论的亚洲政治家,但现在他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各种复杂转型时期的大趋势下,治理转型也是存在的。千禧一代正在迅速主导消费生活方式、创新和治理方式。历史表明,这种转变不会没有血液和成本。

沈联涛:周年季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噪音,我们应该提醒自己,亚洲仍然有人口和技术的增长。下一轮市场调整对当前的增长轨迹是有益还是有害,还有待观察。

十周年和二十周年快乐!

(沈连涛/文,作者是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香港证监会主席)

(翻译:熊静,细心翻译:康娟,编辑:袁满)

(本文首次发表在2017年7月10日出版的《财经》杂志上)

标题:沈联涛:周年季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4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