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94字,读完约1分钟
证券时报网络(STCN)8月14日,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备受关注,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央行下属媒体《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首先,清晰和稳定是目前的基调。迫在眉睫的改革压力和客观的地方财政压力叠加在一起,使得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和治理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必须谨慎。正因为如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为这项工作定下基调是积极和稳妥的。其次,稳定话语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积极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要走出财政困境,我们不能靠老路或新瓶旧酒,更别说等待、依靠、依靠中央政府给予的政策和资源,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开源节流。
总之,稳定与积极行动之间真正的逻辑联系在于不回避风险、责任和困难,通过改革、创新和发展积极寻求真正的长期稳定。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的紧迫任务,过于心急可能导致政策失衡。
因此,为避免流于形式,关键不在于在某一方面削减支出,而在于彻底转变政府行为方式,转变软预算约束,逐步提高国有资本上缴比例,加强科学细化预算编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政府财政效率的优化。开源也要谨慎,各类产品,包括各类新债券品种,必须真正尊重市场规律,依靠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渠道、公平的交易组织定位、科学规范的制度设计甚至完善的监督问责机制,而不是依靠国家强制和政府信用的隐性光环来拓展融资渠道。
(证券时报新闻中心)
标题:央行旗下媒体:警惕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下过于急躁致政策失衡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