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8字,读完约3分钟

首先,m2有一个新的低点,一个稳定的风格继续

7月末,m2同比增长9.2%,较上月末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增长率低于10%,再次创下新低。M1同比增长15.3%,上月末的增长率为0.3个百分点。m1-m2增速剪刀差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6.1%。m2增速放缓反映出,加强金融去杠杆化和控制房地产融资已取得成效。央行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预计随着去杠杆化的深化和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回报将服务于实体经济,m2增速低于以往可能成为新常态。投资市场保持稳定,对影子银行融资的需求有所回报,这将继续有利于正规金融的蓝筹股目标。

M2低增速成新常态 利好大金融

二,非金融企业融资需求的修复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同比增加3619亿元,环比减少7145亿元。7月是信贷的小月份,新贷款与6月相比自然会下降。贷款同比增长主要来自非金融企业融资需求的修复。去年同期,非金融企业新增贷款26亿元,今年7月为3535亿元。在投资需求扩大的驱动下,贷款额度供不应求,这体现在票据贷款额度向一般贷款的转移。票据融资减少1662亿元,中长期企业贷款增加4332亿元。中长期贷款的增加表明了企业对经济的信心,经济的稳定有利于银行持续释放不良贷款的压力。

M2低增速成新常态 利好大金融

第三,消费贷款已成为零售业务的重点

新增贷款中,家庭贷款增加5615亿元,同比增加1040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544亿元,同比减少229亿元。居民短期贷款增加1071亿元,同比增长1268亿元。自5月份以来,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继续保持同比增长趋势。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零售业务的重心从房地产抵押贷款转向消费金融。消费贷款风险权重低、利率高,是资金短缺和资金短缺的中小银行资产结构转型的总方向。

M2低增速成新常态 利好大金融

第四,融资结构脱离实际,表外融资减少

7月末,社会融资存量达到168.01万亿元,同比增长13.2%,环比增长0.4个百分点。当月社会融资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增加0.74万亿元,环比减少0.56万亿元。融资结构从虚假走向真实,实体经济贷款增加9152亿元,表外融资减少644亿元。4月份以来,表外融资委托贷款增速放缓,7月份新增163亿元。在债券融资的推动下,7月份直接融资有所回升,增加3376亿元,债券融资增加2840亿元,股票融资增加529亿元。

M2低增速成新常态 利好大金融

第五,个股选择要抓住龙头看转型

全行业不良贷款率稳定,提高资产质量的逻辑得到验证。紧密的流动性平衡有利于正规金融体系增强议价能力。资金短缺和监管政策的红利给了大银行更多的操作/空间选择,但目前积极改革和转型的突出目标不容忽视。个股选择应以转型为重点,继续推荐工行(601398)、建行(601939)、招商银行(600036)和平安银行(00001)。

M2低增速成新常态 利好大金融

风险警告。经济下滑超出预期,资产质量恶化。

标题:M2低增速成新常态 利好大金融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5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