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96字,读完约1分钟
“谢谢你来看我儿子……”近日,志愿者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新城十八湾社区脑性瘫痪村民葛的家中为他理发并定制了一系列帮助服务政策。葛红仁的母亲感动得连声感谢她。这样的好事每天都在发生。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南通,涌现出隋、削尖老头、好党员,形成了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南通现象。
全民参与是南通文明的显著特征。
“我们的‘人民城管’自己管理停车位,以确保良好的秩序。”在崇川区虹桥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人民城管”,引导居民自我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市民访问小组的200名成员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城市里做“啄木鸟”,发现每个角落的问题,跟踪监督并及时解决。
儿童也是文明创造的主要力量。近日,由南通市通州区主办的2017年“中国在儿童的声音中”?北京“成长歌谣”创作大赛终评。10年前,通州区的文艺工作者发起了创作新童谣的活动,现在活动已经扩展到全省各地。
在主要商业区,制造商和企业以“诚信经营、诚信生产、诚信服务”为荣。在星湖101街区,所有入驻的餐饮企业都建有“透明厨房”,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监督。南通鸿运装饰城、党员诚信示范店、诚信星级商户率先推出“明码实价”承诺,真正让消费者受益。
“江海志愿者”注册人数从34人增加到112.6万人,“爱心邮件路线”从1条增加到609条,“无红包医院”从1家增加到200多家...文明风尚已经传遍了南通的城乡。
《人民日报》(2017年8月17日,第15版)
标题:南通现象 文明样本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5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