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7字,读完约2分钟
从致力于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赵亚夫,到积极开展慈善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家崔根良,从王吉财、王世华夫妇在开山岛的驿站,到南京站的“158”雷锋服务站...大量的先进模型用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感动了大江南北。到目前为止,江苏已有52个国家级道德模范、248个省级道德模范和945个中国好人(群体),光彩照人。
为什么江苏有这么多好人?
答案应该从价值导向中找到。
最近,在南京夫子庙小学的主题小组会议上,孩子们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了《普氏成玉的秘密》,并通过情节剧表演传达了他们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如诚实和友好。
这只是一个缩影。江苏组织了对核心价值观12个关键词的研究,并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干部、青年教师、学生、家庭等不同群体的书籍。街道小巷,承载着好看的公益广告,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主题公园和景点的核心价值使教育进入休闲和娱乐的头脑。
答案应该从典型的演示中找到。
在常州市钟楼区花园南村道德讲堂里,讲述着中国最美丽的基层干部、钟楼区洞头村原党委书记徐巧珍的故事,台下的居民可以听到你的眼泪。据统计,全省已建成3.8万多个道德讲堂,举办了44万多种形式的活动,观众达3600多万人。遍布城乡的道德讲堂使好人和好榜样的积极能量照耀社会。
今年春天,徐州云龙湖“好人花园”迎来了第一个五个地段的好人雕像。全省各地都建起了一批好的人民会堂和街道,做了好事的老百姓和基层群众都成了众望所归的"明星"。正常活动,如道德模范与周围好人的现场交流、道德模范的基层巡回和网上宣讲、文化志愿者说唱先进模范等。,使见好人和思奇的行为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答案在于长期机制。
江苏不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还采取多种措施夯实良好的人民文化基础,并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不断创新。
诚实是道德的基础。江苏建立了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形成了信守承诺的联合激励机制和失信的联合惩戒机制,以诚信引领社会风尚。为推进志愿服务的制度化,搭建了一个覆盖“一个网络”、多终端互动、全程在线的“志愿者江苏”平台。为确立“道德人得奖”的明确定位,省级以上道德模范每年每人可获1万元慰问金。“善良做好事,好人有好报”的理念深入人心。
《人民日报》(2017年8月17日,第15版)
标题:江苏好人 引领风尚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5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