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54字,读完约6分钟
据知情人士透露,夏季市场的高峰期即将结束。未来电力需求将进入淡季,供需紧张格局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煤炭价格可能面临回调风险。
近日,秦皇岛和渤海动力煤价格呈平稳下降趋势,但整体仍高于警戒线。据知情人士透露,夏季市场的高峰期即将结束。未来电力需求将进入淡季,供需紧张格局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煤炭价格可能面临回调风险。高煤价让电力公司的生活“悲哀”。根据半年度报告,许多火力发电企业业绩下滑,甚至亏损。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未来电力企业重组将呈现三大趋势:煤电一体化、电力企业横向兼并重组、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
煤炭价格的上升势头已经减弱
在供应方面,根据中国煤炭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市场网的监测数据,7月份全国原煤产量为2.9438亿吨,同比增长8.5%;1-7月,累计产量200606万吨,同比增长5.4%。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上半年新增煤炭产能达到9000万吨,下半年部分建设项目将陆续投产。此外,一些优质煤矿的生产能力将被重新批准,新的总生产能力为200-3亿吨。即使考虑减容因素,净有效容量也可增加约2亿吨。
在需求方面,根据中国煤炭市场网的数据,自8月份以来,沿海地区六大发电企业的日均煤耗已从7月27 -31日的峰值83.4万吨下降到8月1 -4日的75.3万吨。上述电力企业动力煤库存可用天数将上升到15.9天的合理水平。
从事煤炭行业多年的张表示,目前山西、陕西和蒙古的煤炭供应依然紧张,山西煤炭价格短期内可能会继续上涨。然而,动力煤消费的高峰期即将结束,价格下降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电企业的热煤日消耗量有望必然下降,这将降低主要发电企业购买热煤的积极性,削弱热煤价格上涨的驱动力。目前,电煤市场观望气氛增强,整体价格保持稳定。”中国煤炭市场网副总裁李学刚指出,支持动力煤积极供求和现货价格高企的一些短期因素依然存在:一是煤炭进口继续减少;第二,主要发电企业的煤炭日消耗量再次增加;第三,夏季高峰对动力煤的需求超出预期,降低了产能释放和产量增加对煤炭市场的影响。同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制约山西、陕西、蒙古等主要产煤区煤炭产量增长和出口的因素依然存在。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认为,今年煤炭消费确实有所回升,供求关系也有一定的变化,但投机因素大于实际供求因素,倾销和囤积煤炭的现象依然存在。今年雨水这么多,水电肯定会反弹。在水电替代下,煤炭需求将逐渐下降。
Jiaojiao.com资深分析师李婷认为,今年以来,相对供不应求仍是煤炭市场矛盾的主要方面,“保供稳价”已成为相关部门调控煤炭市场的基调。预计未来煤炭产能将继续稳步释放,煤炭供应压力将有所缓解。然而,随着东部和南部部分煤炭产能的关闭和退出,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集体禁令,进口煤炭数量有限,煤炭需求阶段性回升,后期铁路运输能力将再次成为影响煤炭市场的关键因素。相关用煤企业应提前做好相关准备,相关监管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火电利润全面下降
煤炭价格正在上涨,电力公司的利润令人担忧。上市公司的半年度业绩显示,许多发电企业的业绩出现下滑甚至亏损。
根据中国电力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上半年煤炭供需平衡紧张,各环节库存下降,煤炭价格高位上涨,燃煤发电企业燃料成本大幅上升,大部分发电集团的燃煤发电部门继续整体亏损,发电行业效益大幅下滑。预计下半年煤炭供应将继续处于紧张平衡状态,煤炭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市场交易中的电价将大幅降低,规模将继续扩大,难以有效分流发电成本。预计燃煤发电企业将继续亏损,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将继续面临严峻挑战。
“现在发电厂的日子真的很艰难。有两个主要因素。首先,燃料价格的上涨导致了成本的增加。第二,虽然电力市场已经恢复,但供电能力过剩的情况仍然相当严重。”周指出,要从平衡市场布局出发,推进供方结构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此外,动力煤重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机性煤炭价格上涨。
电力企业重组的总趋势
鉴于煤电博弈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供方结构改革防范和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意见》建议积极推进重组和整合。鼓励和推动大型发电集团重组整合,鼓励煤电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加强煤电企业中长期合作,稳定煤炭市场价格;支持优势企业和主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和无偿划转等方式整合煤电资源。
电力和煤炭行业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的重点。根据SASAC的计划,今年内通过重组和整合,中央企业的数量将减少到100家以下,特别是要加快钢铁、煤炭和火电业务的整合。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进表示,电力企业重组是解决同质化竞争、化解产能过剩的唯一途径。实施重组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电力企业之间的横向兼并重组”、“煤电结合,按产业链上下游”和“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兼并”。
李进指出,从事电力生产的“五大四小”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五大”指的是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国电投资,“四小”指的是SDIC电力(600886,咨询股)、国华电力、华润电力和中广核。九家同质化企业参与同质化竞争显然不合适,重组势在必行。神华与国电、中国电力投资、华能分别整合重组后,集团内部可能会进行业务优化,使相对落后的产能能够及时收回。一旦神华与国电集团的重组方案确定,华能、大唐、国电、国电投资、CNNC、中广核等电力企业更有可能进行跨行业整合。
东方金城电力行业资深分析师刘桂鹏认为,资源优势的煤炭企业和火电企业组建煤电一体化经营实体将成为常态。地方政府也将重组整合辖区内的煤电企业,大力推进,跨区域重组整合也有可能发生。如果火电企业成功实现煤电重组整合,煤电管理整合程度将大大提高,稳定煤电价格波动的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形成煤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源优势企业率先实施煤电重组整合,为空消化过剩产能、淘汰火电领域落后产能、退出“僵尸企业”提供了空间。
标题:煤价高位运行 电企重组提速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