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9字,读完约4分钟
杨澜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中国日报网8月18日电(记者陈数)近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出台,“人工智能”被写入国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计划到2020年,人工智能的整体技术和应用将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放眼世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助推器,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300024)和语音识别等科技产品已经悄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这一切都意味着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
近日,杨澜女士的新书《人工智能真的来了》在北京发布,记录了杨澜带领团队走访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20多个城市一年多的经历,采访了来自30多个顶尖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80多位行业专家。《中国日报》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采访了杨澜,讨论了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能否实现多元化和包容性。
人工智能是一面镜子。人机共生很有可能在未来出现
自从人工智能诞生以来,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尤其是阿尔法狗(Alpha Dog)在围棋游戏中多次击败人类之后,更加剧了一些人的担忧。对此,杨澜是乐观的。她认为社会需要关注参与人工智能创造的人类,因为他们决定了人工智能的价值。
"人工智能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类清楚地看到自己."杨澜说,人工智能让人类能够审视自己智慧的神奇部分,如想象力、创造力、移情能力等。,还可以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力,使人们从重复性和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完整的生活和更全面的发展,使他们更好地享受艺术和创作工作,更好地享受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在半个世界里,杨澜看到人工智能实际上可以解决一些人类问题,例如,人工智能帮助盲人再次看到他们家庭的轮廓等等。对于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未来,杨澜的思考答案是,人工智能和人类不是谁应该取代谁,但更有可能的未来是人机共存、人机合作甚至人机共生。
人类参与科技进化、社会治理和适应科技发展
尽管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但杨澜仍然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治理和伦理问题。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技术创新也需要考虑如何与相关政策法规相匹配。
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革命往往是由一些有才华的人完成的,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但当今世界的技术革命往往需要所有人的参与。比如杨澜,无论是HKUST iFlytek(002230)的语音识别,还是微软萧冰的情感伴侣,都是数百万甚至上亿用户不断使用和训练的人工智能,这表明人类已经无形中参与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和进化。杨澜呼吁,整个社会的治理方式和公共政策也需要调整,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为更多的人争取福利,而不仅仅是为少数公司赚取巨额利润。
顶尖人才(603138,诊断单位)的海量数据应用领域在中国居世界首位
今年6月,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可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赢家,到203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26%。通过探索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杨澜也非常高兴和自豪地看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其未来强大的潜力和动能。
杨澜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世界第一梯队。一方面,在国际上,包括李菲菲、张亚勤和吴恩达在内的一批中国科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正引起全球的关注和关注。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大数据国家。在政府提出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总体布局下,海量数据和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将带来巨大的影响。杨澜说:“我们有这么多优秀的科学家,大量的数据和活跃的市场,我们相信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最后,杨澜向记者讲述了人工智能对媒体的影响。杨澜预测,人工智能将取代高度重复的任务,如股市广播。然而,思考、分析和与采访者的深入交谈都要求媒体人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现场发挥的能力,甚至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化学反应,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我们的知识结构正在迅速重复,未来工作对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具有跨国性和综合性。学习是打开未来的途径,”杨澜说。
(编者:陈玉富文佳)
标题:杨澜:人工智能是一面镜子,让人类看清自己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