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5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孙毅报道
孔子在《论语》中说“四十不惑”,意思是人到中年时应该知道人生该往何处去。在这里,我们想谈谈主人公王伦,他是一位顶尖的通信和电子技术专家。在中国顶尖通信企业工作了14年后,他毅然选择离开华为,靠自主发明努力前进。
用他的话说,在通信和电子技术领域,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而这一切都是出于信念。
走进华为,让你的梦想起航
“由于我对电子技术的痴迷,我在中学时就帮助邻居修理家用电器。我上大学时,自然选择了电子通讯。”王伦告诉记者。毕业后,他选择了深圳作为实现梦想的地方。1999年,他加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聚集了顶尖的通信技术专家。
王伦来自华为的高速互联研究部门。从1999年到2007年的九年间,他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域的专家,在部门的研究工作中成功成为公司的技术领导者,并在团队研究过程中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他在工作中的技术能力和工作态度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认可,并在公司得到了很好的晋升。
2007年,王伦被任命为华为全球认证测试中心主任,这是华为开拓海外市场的关键。在王伦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华为与天祥天祥集团携手开展安全认证,并与跨国认证领域进行合作,成为大中华区第一家被美国保险商实验室公司认可的符合iec60950标准的smt实验室。
独立发明和努力工作
2013年,王伦在工作了14年后离开华为,选择创业。王伦说:“离开华为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要当老板,但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多年来我不断追求创新,体现了通信技术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015年,王伦申请了触摸模拟装置和触摸模拟方法的发明专利,并开始了该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和推广。这项发明也是他独立创建的“自由思维”公司最重要的核心技术。说白了,这是虚拟手指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取代手指操作触摸屏而不需要机械运动,并支持在曲面空.之间点击、拖动和缩放等手势体积小(2厘米高),可实现快速点击操作(100赫兹)和滑动触摸操作,最高可达5000毫米/秒,重复精度可达0.00。这些技术指标是人类手指甚至智能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无法达到的高度。
王伦告诉记者,虚拟手指是一项基础技术。基于这项技术,它可以在很多领域开发市场应用,如自动化测试、应用云测试服务、虚拟现实眼镜、移动办公、儿童教育和娱乐、汽车联网等。可以说,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今后,王伦希望通过不断开发和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促进电信和自动化行业的全面发展。他知道在任仲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将来仍然会坚持走新技术的道路,不仅在他的内心,而且在他的理想中。
标题:汪伦:不甘平凡 执着创新的技术迷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