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3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上海8月23日电(记者周瑞)仲夏时节,驱蚊产品的销量有所增加。根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最近对21种声称具有防蚊效果的产品进行的调查,三分之二的产品没有获得证明文件或表达其防蚊效果,许多声称“纯天然”的产品被检测出含有微量的防蚊农药,这被怀疑是虚假宣传。
根据消费者保护委员会的调查,21个品牌中只有7个品牌有农药注册证号和生产标准文件号并明示,其余2/3的产品没有获得相关资质或明示。
有些产品声称功效夸大,但没有相应的证据。一号店自主经营的“乔乔”香水喷雾,声称是防蚊的,也适用于婴儿。然而,在公开调查会议上,商家提供的认证报告是日本版的苍蝇报告。京东自主经营的“金盾”英宝护肤液在销售页面上声称“8小时有效驱蚊”,但没有相关证明文件。京东在公开调查会上承认,该企业审核的产品是根据化妆品的要求,而不是驱蚊剂。
一些产品声称是“零刺激”和“天然的”,但它们实际上含有驱蚊化学物质,这被怀疑是虚假宣传。京东环球购销天猫销售的“aerogard奥乐佳”天然无刺激儿童驱蚊剂、“vape”婴儿驱蚊剂、“西朗”婴儿驱蚊剂、天猫销售的“李尚”驱蚊喷剂。他们都注重“纯天然”、“植物提取”和“零刺激”的概念,但测试发现,上述产品中含有异食癖、避蚊胺、
根据消费者保护委员会进行的消费者调查,超过40%的消费者主要关注防蚊液体产品的效果,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主要关注婴儿能否使用,只有4%的消费者关注产品是否有农药许可证。
上海轻工化工学院化学检测办公室副主任肖震指出,根据有关规定,具有名义驱蚊、灭蚊效果的产品必须取得农药登记证,并在包装上标明。消费者不必“闻”驱蚊酯、避蚊胺等驱蚊杀虫剂的成分,但如果企业或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天然”的盲目追求,将含有这些成分的成品包装成“天然”的,就应该补上“诚信课”。
标题:上海市消保委:超六成防蚊液未证明效果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