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89字,读完约11分钟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重温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系列
新华社记者吴魏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伟大历程中,一种智慧和思想日益引起无数探索的关注。
这是一个总结和宣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了坚强有力的号召: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的斗争,建设伟大的工程,推进伟大的事业,实现伟大的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实践的基础上大胆推进理论创新。”
沧海横流,勇往直前——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的西北部,到处都是游客。在这里游荡的人可能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高速铁路站正在100米深处修建。
这个超级项目旨在将北京与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连接起来,它再次让一个来自千年文明的发展中国家震惊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发展就像覆盖全国的高速铁路走向海外,不断创造新的记录。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引领列车平稳运行,影响深远,尤其引人入胜。正如西方媒体评论的那样,“西方最好研究一下中国崛起背后的理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6日重要讲话中的论断,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标志着一条道路、一种理论、一种制度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
经过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时,既有“发展的问题”,也有“发展后的问题”。
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转型加剧,利益格局分化。人民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国际秩序发生了深刻变化...
正如长期关注中国研究的美国专家库恩所观察到的那样,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要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赢得主动权,就必须赢得新的伟大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从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出发、从党和国家的全面发展出发,从一系列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发,建立共识,激发斗争。
从确立“二百年”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个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更加明确,路线图不断升级。
回顾“非凡”的五年,新增就业人数连续五年超过1000万,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和养老保障网...在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重大政策和方针的指引下,“许多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许多重大事件在过去进行了尝试但没有完成。”
当中国登上联合国安理会的讲台时,它代表全世界140多个国家发表了一份关于共同努力消除贫困的联合声明;当中国克服自身经济下行压力时,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当中国随着“一带一路”的建成和AIIB的建立,它带动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赶上“全球”的“特快列车”和“免费乘车”...
伟大的思想总是在历史的深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成就,标志着在近代遭受了长期苦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崛起、富裕到强大的历史性跨越,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领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拓展了道路,贡献了中国的智慧,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的解决方案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宝库
自2014年9月以来,一本中国书籍的海外出版创造了一个40年未见的盛会。
截至2017年6月,《习近平治国论》覆盖了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22种语言发行了625万册。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改革开放只有在没有完成的时候才能进行”,“把权力关在体制的笼子里”...在紧密联系、紧密联系的战略部署和创新实践中,这些话语生动鲜明,不断刷新着世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发现。
从“中国梦”出发,从作风建设和重拳反腐突破入手,以“两个百年”目标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法治为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勇于承担的时代》中赋予的历史重任,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执政能力现代化作为治国的重点,协调好国内国际两大形势,着眼于党的长期执政。
“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想,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总体构想和战略构想。它包含着对世界发展大趋势的科学判断,对中国发展战略的深刻思考,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注,标志着我们党的成立。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怡婷说。
基于“理解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将推动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中国发展仍处于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目标,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牛鼻子”,系统提升了十八大以来的战略部署,为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出了总体战略和战略方针。
认清改革关键时期的“变”与“不变”,理解发展关键时期的“时”、“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关系发展大局发生深刻变化”...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五年来,在我国换挡和风险叠加的历史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新的理念寻求新的出路,以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顺应现实要求和人民意愿,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我们党治国方略和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实践的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力度和速度明显加快,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成果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委员会首席专家严说:“正如总书记所说,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我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独特的变革。实用创新。”
承前启后,勇往直前——这艘载着伟大梦想的船成功驶向了荣耀的彼岸
在金秋时节,来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游客常常有一种误入桃花源的错觉:蓝天下的空,一望无际的草原“绿色地毯”与点缀其间的湖泊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这是黄河源头的第一个县,也是三江源的核心区。这里有大小湖泊4077个,享有“千湖之县”的美誉。
20世纪90年代,由于超载、过度放牧等因素,湖泊锐减,玛多人“呆在源头,没有水喝”,这使得藏族人民美丽的家园面临严峻挑战。
2016年,中国首个国家公园系统试点在三江源地区成立,探索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体系,为美丽的中国打造“生态之窗”。牧民们纷纷感叹:我们的“千湖美景”回来了!
"青山是金山银山."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一种关乎子孙后代的战略思维尤为紧迫和宝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世纪的目标,只剩下三年多的时间了。在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发展速度满足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困难的治国问题。
有信念不怕高山;如果你有一面旗帜,你就不怕路。
一个总是创造奇迹的国家永远不会忘记它是如何开始的。
谈到中华民族近代的斗争史,正是中国共产党点燃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照亮了亿万同胞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未来。
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永远不会忘记长征的初衷。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500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务实的行动学派,它坚持开辟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探索和制度文明的新形式。
一个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国家永远不会忘记它从逆境中走过的路。
回顾中华民族的兴衰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把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不可逆转地开创了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
在《真实中国》的序言中,诺贝尔经济学家科斯曾写道:“中国的斗争是全人类的斗争。”
从昨天到今天,中国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发展的成果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走上了不同于前人和今天人民的奋斗道路。
从历史到未来,中国也将把办好自己的事情与世界人民的期望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道路。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五年前,这个庄严的承诺让13亿多人感到兴奋。如今,它所标示的空坐标既令人振奋又令人担忧。
处在“千年史无前例的变化”中,一个人口超过发达国家总人口的国家如何加快现代化的新征程?
描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一个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的政党,如何令民生更幸福、更美好?
针对标杆管理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一个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的科学理论,如何指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一个曾经为其古老文明而自豪的国家如何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一百个字抵得上一千个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胜利前进。”
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引导方向。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严晓峰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提出一项全面、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行动计划。Xi总书记7月26日的重要讲话,不仅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而进行的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而且对这一纲领的制定起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那样肩负如此艰巨的责任,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德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沃尔夫拉姆·阿多菲博士说:“更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还在不断创新发展,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创新完善,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正在为未来的挑战做准备。”
从过去知道。
96年前,面对即将到来的黎明,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有一个坚定的愿景: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身后,而在我们面前;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今天,面对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开辟真理之路。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史玉妍
标题: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