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9字,读完约3分钟
西宁。新华社西宁8月25日电(孙睿)记者25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西宁中直”)获悉,青海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一年来成效显著。其中,精准扶贫贷款总额达到1117.73亿元,同比增长24.1%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在青海省启动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并发布了《青海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使青海成为继浙江省宁波市和陕西省宜君县市之后的中国第三个地区。
据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西宁中智在青海省启动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项目,为期一年。西宁中直在“扶贫包容”、“网络包容”、“信用包容”等方面取得新的发展突破。“绿色普惠”等方面显著提升了全省普惠金融三大指标,形成了“六个一”金融精准扶贫服务工作机制和“530”
青海省建立了从村到户的“六个一”金融精准扶贫机制。扶贫局派一名联络员,主办银行派一名服务员,村干部担任协调员,村里的第一扶贫书记担任指导员。主办银行为每个贫困家庭建立了准确的扶贫金融服务档案。扶贫部门的联络员、主办银行的服务员、村干部和一秘共同成立信用评估小组,为贫困户发放专项信用证。详细了解和掌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做好金融业务和政策的宣传贯彻工作,开展贫困户信贷用户评估,创新实现主办银行与贫困户信贷供求对接。推进主办银行制度和“三级联动机制”,实现县级全覆盖。
同时,改善农牧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环境,大力发行惠农支农特色银行卡,加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的宣传、培训和现场检查力度,提升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近场支付的不可接受能力。创新实施“固定平台+移动会展业+移动金融服务车”的多维移动金融服务模式,为无条件设立实体网点的地区提供金融服务。
"一年来,青海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普惠金融使用指标来看,金融资源进一步向扶贫、民生、绿色等薄弱和重点领域倾斜。截至2017年6月底,精准扶贫贷款总额达到1117.73亿元,同比增长24.1%;从普惠金融的可得性指标来看,群众特别是牧区群众享受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末,全省惠及农民金融服务点4969个,同比增长9.6%,其中惠及海拔4000米以上农民金融服务点90个,服务中心38个,综合服务功能服务站72个。;从普惠金融质量指标看,全省农牧民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束)
标题:青海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成效显著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