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8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1日电(记者程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植根于民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非遗产资源可以成为重要的创意来源,使城市形象更具吸引力,城市文化品牌更具影响力。9月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论坛”由中国文化金融学院主办的经济日报(集团)杂志?“一个城市,一个地方,一份遗产”在北京举行。
论坛现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程琦/照片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席更赢解释了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她指出,非遗产工作队伍不断壮大,人们对非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在不断提高。目前,如何增加中国14亿人口的文化自信,如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全国政协委员、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原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春光说,非基因遗传非常困难,需要复制和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良好的建设,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
经济学?中国文化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忠重点阐释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运营平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他说,国家非遗运营平台依托《经济日报》、《北京文投》和《经济学》?由中国文化金融研究所成立,致力于非遗留项目研究和非遗留企业孵化,实现泛非企业的人文、产品、渠道、价值观和创新,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实体经济,增强文化信心;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社会价值。
著名的讲故事艺术家刘兰芳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她表示祝贺。她说非基因遗传对未来是有益的,她希望每个人都能共同继承非物质遗产。
在论坛上,《经济》杂志社长陈智强宣布,2017中国十大文化金融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旨在寻找勇于改革、积极探索、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企业家、艺术家、投资者和企业家。 以及在文化改革产业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家文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在文化金融产业中选择标志性人物应用于文化金融建设的行业先锋
会上,华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现场举行揭牌仪式,并与北京大兴、山西临汾、安徽合肥、陕西铜川、河北保定、山东青岛、江苏南京、河南郑州、广州等地签订合同。
华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总经理薛万里介绍了华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运营模式。她表示,华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一个集宣传、推广、教育、培训、租赁、销售、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旨在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风格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给千家万户,服务大众。
本次论坛由北京中景汉源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钟石传承(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文化(000802,诊断)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文化创新工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办..
标题:中国非遗城市论坛?一城一地一非遗在京举行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