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7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开发的iso 20022(金融服务:金融业通用报文方案)两个报文正式注册发布已经一年半多了。在此期间,基于这两套报文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确认接口服务和交易数据直通式处理接口服务发展迅速,相关标准的市场推广和培育进一步推进。
事实上,2016年2月25日发布的两套信息是国际标准组织(iso)首次在中国金融领域发布相关信息,这被视为中国银行(601988)参与国际标准修订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金融标准国际化迈出了一大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通过回顾一年半来交易后服务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报文应用的经验,推动标准的国际化,并期待后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随着交易后业务的日益成熟,交易核销和衍生计算服务稳步推进,交易确认业务系统不断完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最新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共完成6轮多边和67轮双边irs交易,提前终止利率互换交易16000笔,名义本金1.1万亿元,占同期交易量的19%;外汇期权核销业务正式启动。第一轮核销提前终止合同40.6亿美元,完成三轮外汇掉期核销,提前终止合同59.6亿美元。
与此同时,外汇交易的份额大幅增加,复杂衍生品交易的份额接近100%。2017年上半年,确认的外汇交易金额达到5.9万亿美元,确认的外汇交易占外汇市场交易总量的68.4%,同比增长20.7%。
值得一提的是,交易中心提供的基于iso 20022报文标准的交易确认界面在银行间市场上广受青睐。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自2016年5月以来,工行(601398,诊断)、农行(601288,诊断)、广发银行、厦门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0000,诊断)、招商银行(600036,诊断)、南京银行(601009)等9家机构已经申请了外汇交易确认接口服务,目前处于开发测试阶段。
2007年正式推出的外汇交易获取接口(cstp)服务也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从2016年到2017年,共有31家机构申请使用,其中27家成功上线。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112家机构使用了cstp服务,约占外汇市场成员总数的18%。
事实上,贸易中心已经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化。据了解,已安排专家加入金融技术咨询组、iso 20022注册管理组、外汇标准评估组、衍生产品标准评估组、技术支持组和语义模型工作组。
自2012年以来,交易中心已六次派人参加iso tc68和iso20022年度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介绍了中国金融标准管理体系、iso 20022的使用现状和前景以及已制定的iso 20022标准。
2016年7月,银行间市场技术标准工作组年会暨iso 20022培训在上海举行。有6个主题与标准国际化相关。与会者介绍了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战略、国际标准应用的现状和前景,以及交易中心报文提交的相关经验。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望未来工作,业内人士表示,后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继续做好相关市场服务,推进和培育接口标准,建立适合银行间市场的国际标准报文系统。
据了解,在市场服务方面,交易中心将继续做好基于iso报文的相关接口服务。在不断完善交易中心相关系统的接口功能和性能的同时,帮助更多的市场成员在结算前、结算中、结算后建立从交易到结算的直通式流程,从而节省人工成本,降低操作风险,提高交易效率。
在建立适用于银行间市场的国际标准报文系统方面,交易中心将在服务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iso等国际标准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并积极参与其他相关国际标准的建设。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方面,积极吸收国际成功经验,建立标准体系,服务同业市场;另一方面,在国际标准制定中争取更大的发言权,使得中国标准越来越被国际市场所认可。最后,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银行间市场的国际标准体系,支持人民币市场的国际化。
标题:ISO 20022两项报文诞生一年半银行间技术生态圈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