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2字,读完约4分钟
雾霭氤氲,山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阳新县,早晨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景。在阳信县借刀牛公司,几十名员工一大早就整齐地排队等候远方的“客人”。
“我们的‘客人’实际上是100头牦牛和1000只藏羊。这些藏牛羊从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出发。经过40多个小时近2200公里,他们来到了我们身边。这是我们的孩子。”该公司负责人冯玉说。
“从西向东送”有助于摆脱贫困
"现在当地饲养的羊基本上都是卖肉的,价格不能上涨."这种农耕状态在“从西向东放羊”实施后开始发生变化。祁连藏羊肉质好,很受市场欢迎。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公司可以提高祁连藏羊产品的附加值,开拓高端消费市场,使农民和企业都受益。”冯玉在说话。
据报道,这些藏羊的每斤价格比当地祁连县的收购价格高出3至5元。转换后,每只藏羊可增加牧民收入500元。牦牛肉是养心当地人的一种稀有食物。祁连县每斤的收购价格高于5元。每头牦牛可以为牧民增加5000元的收入,这对祁连县的牧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依托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和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县的地理优势,引导信贷资金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仅有利于当地群众,而且对祁连县人民的脱贫致富起到了带动作用。可以说,它更有效。”PBOC滨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李修杰说。
据了解,本行与阳信县政府合作,修订完善了《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不断加大对肉牛和绵羊屠宰行业的信贷支持,并帮助“西气东输”。截至4月底,全县金融机构为定点扶贫肉牛加工企业提供信贷5.18亿元,比年初增加1.46亿元,办理了近1100万元的民产品贷款贴息,有效减轻了企业的财务负担。4月底,阳信定点挂钩扶贫企业向500户扶贫养牛场辐射,每年养殖肉牛1万头,高档肉牛2000头。
搭建畜牧业和养殖业的融资桥梁
“把羊从西方送到东方”只是开始。如何更好地支持农民发展,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也需要金融部门的积极参与。据介绍,为解决水产养殖企业的融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滨州分行牵头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户走访阳信县重点畜牧企业和农户,了解融资需求情况,并通过“惠农贷款”、“民生贷款”、“畜牧贷款”等项目增加信贷,贷款总额达3.88亿元。
“今年,全村通过土地出让、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向阳信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转让了2800亩土地。一季种植玉米的净收入只有几百元,而青贮玉米达到了3000元。肉牛改造后,产值在4000元到5000元之间,养牛的钱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阳信县阳湖乡八里坡村党支部书记赵斌说。
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滨州分行也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银企战略合作联盟,发挥政策性存款的主导作用,创新银保合作支持新模式,建立配套的信用增级服务机构,优化金融服务环境,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
在金融支持下,阳信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畜牧业产业化体系日益巩固,培育了4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和130多家规模以上肉牛养殖场。
振兴扶贫“资金池”
“西羊东送”不仅丰富了祁连县的牧民,也造福了阳信县人民。“作为扶贫示范点,我们优先使用已建立就业档案的贫困农民,推动他们脱贫致富。”冯玉载说,阳信县借剑牛公司集肉牛和绵羊的收购、育肥、屠宰和加工为一体。随着早期的100头牦牛和1000头藏羊,整个公司开始高速运转,就业需求开始出现。
“对于符合保险和信用增级要求的新型肉牛产业生产经营机构,我们引导金融机构通过放宽抵押担保条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信贷额度、适度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有效解决其抵押担保问题。”李修杰说。
据介绍,阳信县金融机构通过“企业+保理+银行+保险”的融资模式,为畜牧企业发放了7900万元库存质押贷款。目前,阳信县年肉牛存栏26.59万头,肉牛屠宰加工企业76家,年屠宰能力120多万头,冷链物流配送40万吨,带动养殖、屠宰加工、运输营销、餐饮行业7万人就业,使4000多人脱贫。
标题:“西羊东送”一举两得 人行山东滨州市中支支持畜牧业助力精准脱贫侧记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