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67字,读完约7分钟

本报记者郭航报道

对于使用天然气的公司来说,没有什么比降低天然气价格更令人高兴的了。

近日,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根据天然气管道价格成本监督检查结果,管道运输价格下调,各省(区、市)非住宅燃气基准门站价格下调100元/千立方米,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目前,中国非住宅阀门站的平均价格约为每立方米1.7元。向下调整后,每立方米价格将降低0.1元。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公布了13家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的成本监审和核定的管道运输价格,13家企业的平均管道运输价格下降约15%。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是开放的,管道运输费和城市门站价格的“双降”反映了前期多项价格改革措施的效果,这必将增强天然气价格的竞争力,刺激天然气下游需求,有利于国内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和发展。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企业减轻了70亿英镑的负担

这一次,非住宅燃气阀门站的价格将降低0.1元每立方米。据测算,政府管理的非住宅燃气价格约为700亿立方米,这将直接减轻下游行业企业的负担,如工业、发电、集中供热、出租车、商业和服务业,每年约70亿元。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此外,如果由政府管理的天然气价格下降,这将对天然气的市场化定价产生推动作用,占国内消费总量约80%的非住宅用气价格预计将下降,价格下降总额可达160多亿元。这将有效降低企业的用气成本,有利于供应方的结构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非住宅天然气价格下调将使需求巨大的非住宅天然气用户享受降价带来的红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随着经济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的加强,以及“煤制气”在各地的实施,虽然天然气比煤更清洁,但使用成本却明显增加。因此,降价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天然气用户转换天然气的成本压力,从而更有效地刺激天然气消费市场。”卓创信息和天然气行业分析师冯海成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指出,降低非住宅天然气基准关口价格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供应侧结构改革、降低实体经济中企业成本的具体举措,也是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改革的结果。基准门站价格调整后,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供应的门站价格原则上同步平均下调,充分释放降价红利,惠及下游。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现在,非住宅阀门站的价格已经逐渐由市场形成。天然气是重要的基础能源,降低天然气价格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燃气成本,减轻企业在实体经济中的负担。此外,在天然气价格下降后,下游对天然气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西北设计研究院新能源设计研究中心运行部经理杨超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需要指出的是,非居民天然气价格下调直接关系到管道运输企业成本的降低。今年上半年,根据改革后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国家发改委首次开展了天然气跨省管道价格成本监审,根据成本监审结果,降低了管道运输企业成本,降低了管道运输价格。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管道运输价格的下调和天然气增值税税率的调整,为空降低非住宅燃气基准门站价格提供了空间。”能源互联网研究学者聂广辉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管道运输价格的审核

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统一的方法、原则和标准,对13家企业进行了成本监审,并在此基础上核定了跨省管道运输价格。经过成本监审,13家企业共淘汰无效资产185亿元,减幅为7%;此次核减不应计入46亿元的总定价成本,核减比例为16%,核定许可成本为242亿元。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确定各管道运输企业的允许收入和年允许总收入,并根据各企业的管道负荷率水平核定各企业的管道运输价格。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表示,价格鉴证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天然气价格向市场化迈出坚实有力的一步。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业内人士也承认,管道价格的批准和公布是中国天然气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步骤,有利于推动中国天然气体制改革。

“提前批准和公布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是建立透明价格机制的有效推动。一方面,可以为管道独立运行创造条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向第三方开放管网。”杨超说。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学家刘满平指出,随着管道运输价格的批准和公布,从进口到出口的价格和每条管道的成本都可以明确,表明中国的管道运输价格监管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并朝着制度化和精细化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可以说,对于中间环节,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科学透明的价格监管体系。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野认为,这是国家首次在天然气跨省管道运输企业成本监管和考核的基础上实施价格鉴证。其意义不仅在于降低价格,而且在于将管道运输价格调整制度化,这也是价格监管工作在制度化和精细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的重要标志。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此外,继管道价格之后,这也是天然气市场化交易的一大推动。此前,国家发改委一直鼓励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和用户积极进入交易中心进行公开透明的交易。每条管道的运输价格核定后,从入口到出口的运输价格清晰,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和用户可以据此商定运输路线,结算运输成本,为天然气市场化交易奠定基础。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据悉,国家已经允许所有天然气价格在上海、重庆油气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上公开交易,完全由市场交易形成。这是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重要尝试,也将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警惕冬天的“煤气短缺”

随着管道运输价格和城市门站价格的“双降”,这将有效降低企业的用气成本,为国内天然气消费增添新的动力。可以预见,未来对天然气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天然气占能源结构的比重力争达到10%。据保守估计,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3600亿立方米,比2016年增加1542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需要达到15%以上。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多项措施推广天然气,天然气需求旺盛。一旦对天然气的需求增加,保证供暖季节的供应就成了一个问题。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有业内人士指出,2017年以来,天然气消费量一直在增加,但供应量仍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天然气价格的下调再次刺激了下游需求。同时,在“煤改气”政策的推动下,下半年天然气消费量将大幅增加。预计今冬明春中国北方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天然气短缺,天然气缺口将比去年更大。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尽管该文件鼓励企业通过上海和重庆油气交易中心买卖天然气。然而,尚不清楚是否通过上述两个交易中心购买天然气作为调峰气。一旦供暖季节燃气消耗量大幅增加,是否有合适的剩余管道输送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另外,冬天天气不好,管道破裂也时有发生。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冯海成表示,由于今年天然气消费量的爆炸性增长,特别是供暖季节即将到来,由于天然气需求的大幅增加,保护下游地区的供应压力将会增加,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供应短缺或限气,因此贸易商和制造商需要尽早做出反应。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此次价格调整将有利于整个天然气行业,促进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并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然而,也有人担心,由于价格下降,需求将迅速增加,在供暖季节,一些地区可能供应紧张。因此,天然气行业继续快速健康发展。除了支持创造需求,政府还需要大力支持供应保障。”刘国平的分析指出。

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金连庄的市场分析师韩晓青向《中国产经新闻》指出,总体而言,尽管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机制正逐步走向市场化,但管道网和储气库调峰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只有当国家管道网络和储备项目真正相互连接时,天然气价格和交易才能完全市场化。

标题: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超预期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