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18字,读完约2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14日电据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报道,201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支持凉山彝族地区实施“一村一孩”计划。自2017年以来,“一村一孩”计划已扩展到该省民族自治地方的51个县(市)。一年多来,凉山州建立了3065个村级学前教育中心,招收了11.5万名儿童,有效地解决了彝族地区农村学龄前儿童从母语向普通话过渡的障碍,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源头上打破了彝族地区“贫困积累的循环效应”。
注意整体规划。组织教育、财政、发展改革、土地等部门共同开展学前教育调查,确保规划科学合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整合和利用剩余的公共资源,通过改造闲置的小校舍、村委会活动室和民间活动场所,在未覆盖学前教育资源的行政村和人口较多、居住集中的自然村设立学前教育点。在每个点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混合年龄班。
注意增加投资。四川省财政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为“一村一孩”辅导员安排劳动报酬补贴。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取暖补贴支付范围,对海拔2000米以上的村级学前教育点实施煤炉取暖工程,确保师生过冬取暖。
重视教材教师。成立了“一村一童”辅导员手册编委会,并利用《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指导编写了咨询手册,免费提供使用。介绍了选拔聘用村级幼儿辅导员的实施方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提高了知识技能和师德水平。目前,凉山彝族地区已选拔培养了7626名辅导员。
注重制度建设。引入村级学前教育管理措施和制度,确保学前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县级教研部门和公办幼儿园承担当地村级学前教育中心的指导任务,开展培训学习、送教育下乡等活动。各州(市)将把“一村一孩”工作纳入县(区)扶贫工作考核,并成立专门检查组,确保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标题:四川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助推彝区脱贫攻坚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