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6字,读完约3分钟

据西班牙《世界报》9月11日报道,在中国涪陵的816地下核电厂,游客可以参观“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原子弹的人工洞穴”。

根据该报告,声学和光电效应的综合模拟恢复了核工程的一些原始功能。景区内还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了“816工程”的历史背景、选址、工程建设、解密和开通。

西媒探访昔日中国核工程 艰苦卓绝建设国之重器

就在几十年前,参观中国的地下核电站是不可能的。军工单位是中国政府保守的最严格的秘密之一。816工程附近的村民说,当时,即使是附近的村民也无法靠近工厂,这是一个禁区,数百人被转移。

西媒探访昔日中国核工程 艰苦卓绝建设国之重器

据当地导游介绍,“816工程”是中国三线建设的一个重大项目。三线建设是指1964年以来,中国政府在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开展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西媒探访昔日中国核工程 艰苦卓绝建设国之重器

根据该项目的历史介绍,“816工程”始于1966年,直到1984年才停止施工。尽管成本巨大,但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816工程”已经关闭,从未正式投产。

据报道,该项目表示,在过去的18年里,成千上万的士兵和平民及其后代克服了项目建设的各种障碍,献出了他们的青春。据专家论证,“816工程”是中国三线建设的重要代表性工程。同时,作为一个前核电站,“816工程”以旅游景点的形式向公众开放,这在中国和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此外,“816工程”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国防教育工程。

西媒探访昔日中国核工程 艰苦卓绝建设国之重器

据国外媒体报道,景区附近的《世界报》记者采访了几名当年参与项目建设的老战士。唐海华,一位80岁的老兵,说:“我在23岁的时候参加了这个项目的建设,并在那里工作了6年。816工程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受外国欺凌已有100多年,但我们仅在几年内就制造了核武器,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西媒探访昔日中国核工程 艰苦卓绝建设国之重器

另一位老兵说,这个项目的建设非常困难,一天24小时三班倒。累的时候睡在地上,空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所有的工作都是用手或炸药进行的。

2010年,“816工程”作为一个景点首次向游客开放。

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时承认了中国的核国家地位,他曾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红色政权。此后,中国于1996年中止了核试验,并于同年签署了禁止核扩散的国际协议。渐渐地,“816工程”和中国的其他核试验设施已经从绝密项目变成了民族骄傲。有人甚至提议开放新疆罗布泊核武器试验场的部分区域作为风景名胜区。

西媒探访昔日中国核工程 艰苦卓绝建设国之重器

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所教授尼古拉斯·霍斯伯格(Nicholas Hosberg)认为,中国核武器计划的演变与朝鲜目前的核计划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地下核工厂从军事禁区到旅游景点的巨大变化可能为解决朝鲜核问题提供参考。(编译/王璐)

西媒探访昔日中国核工程 艰苦卓绝建设国之重器

数据地图:游客参观升级后的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景区。新华社记者陈诚照片

标题:西媒探访昔日中国核工程 艰苦卓绝建设国之重器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