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54字,读完约9分钟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继刚

■我们的记者王丽娟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质量改进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供应质量将显著提高,供应体系将更加高效,质量力量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整体质量水平将显著提高,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强,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指导意见》的颁布有什么意义?所列措施有哪些创新?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继刚。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把中国提高质量的决心传递给全社会

《中国经济时报》:多年来,提高质量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你认为这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有什么意义?

魏继刚:工业供给质量是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工业供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作为世界工业大国,中国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质量水平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整体水平低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随着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产业大而不强、产业大而不优、发展方式粗放、质量效率低下的问题更加突出。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加快质量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竞争力,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历史问题。中央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向全社会和全世界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政策信息:中国应努力促进工业发展质量的提高,并在基于质量的工业竞争中形成新的优势。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中国经济时报》:与以往的相关政策相比,您认为《指导意见》的创新之处是什么?

魏继刚:主要有四个创新。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把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原则上,“质量第一是价值取向”。在目标方面,建议“进一步提高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在战略部署上,我们注重从“产品、项目、服务”三个维度全方位部署各行业、政府治理、公共服务和对外贸易。《指导意见》特别注重问题导向。针对质量瓶颈和质量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提出了实施质量研究项目、标准备案项目、激发质量创新活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强化全面质量监督、打造中国品牌、全面提升质量、加快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深化质量基础设施整合发展、提高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完善技术贸易措施体系、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等一系列行动计划。这些措施非常实用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这四个层次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我国工业质量水平的低下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中国工业质量整体水平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魏继刚:中国工业质量水平低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四个层面来探究。

首先,在政府层面,存在意识形态、质量标准和监督方面的问题。在意识形态方面,政府对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有效的质量关注不够。在质量标准方面,相当多的行业技术标准低,适用性差;产品标准和测试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这种方法跟不上新产品开发的速度;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关键技术标准,难以满足优质品牌竞争和发展的需要;相关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且分布不均;对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能力重视不够,缺乏对企业质量改进的专业支持。在监管方面,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监管覆盖面和技术手段不强;企业在认证、检验和检测中找关系、托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没有得到应有的严惩;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剧了地区和行业质量安全风险,甚至出现了“管理套利”行为。特别是质量依赖于健全有力的商标保护制度、严格的产品质量法、科学的产品安全评价体系和完善的产品召回法律等。,但这方面的制度建设相对薄弱。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二是在市场层面,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市场成熟度不高。

一方面,行业薪酬结构失衡,房地产和金融成为资本、人才和企业追逐的“高地”。“虹吸效应”使制造业在与虚拟经济的竞争中处于严重劣势。另一方面,市场主体缺乏责任感、契约精神和诚信精神。同时,地区和部门的划分导致竞争不充分,为“优势压倒一切,劣势不被消除”提供了土壤,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另外,市场成熟度不高,市场对价格敏感。企业可以通过低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获得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质量的提高可能不会带来效益,这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提高和提升质量的意愿。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第三,在企业层面,需要改进基本能力、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事实上,以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部件、先进基础技术和工业技术基础为代表的“四个基础”,一直是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调查显示,50%的关键机械部件依赖进口;主要设备生产机械、高端医疗仪器、先进精密仪器和核心部件主要依靠进口。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质量不稳定、准确性和可靠性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许多企业对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得质量管理流于形式。“说重要,做不重要,但不要忙”;“五轻五重”,重在规模轻在质量,重在设计轻在技术,重在主机轻在“四基”,重在产品和配件,重在销售和服务,都是相当突出的。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处于“粗放式”质量管理阶段。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第四,在社会层面,浮躁风格盛行,工匠精神缺失。

中国历史上不乏工匠精神,技艺精湛的人才和鲁班曾经是中华民族的记忆。但目前,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工匠精神”的回归。大多数企业盲目追求薄利多销,不愿研究“技术”、“技术”和“决定成败的细节”。在许多情况下,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从国家战略高度推进素质国家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指导意见涉及面广,措施全面。在你看来,在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时,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注意?

魏继刚:首先,要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以“重质量、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核心。推动全社会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理念,倡导“重视质量,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并将其转化为企业员工乃至公众的行为准则。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员工树立生产优质产品是他们“天职”的观念,注重质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定期在社区、校园、农村开展质量安全活动,不断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倡导优质安全消费理念,让假冒伪劣产品通过“用脚投票”退出市场。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增加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或个人的负面曝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广泛宣传质量文化,树立正面榜样,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氛围。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其次,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推进建设质量型国家。中国经济要想再创奇迹、再创辉煌,就必须努力提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迈进。

一是要把建设质量型国家提升为国家战略,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着力推进质量突破,把质量作为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立足点,真正提高质量和效益。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二是进一步推进省市县质量强省活动。与质量强国战略相配套,建立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质量奖励制度,对质量管理先进、成绩显著的企业、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设立国家“中国制造质量奖”,奖励在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制造企业和产品及机构和个人。设立中小企业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产品研发、质量研究和品牌建设。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三是加大素质教育投入,加强素质研究机构和素质教育学科建设,形成素质人才培养的层次格局。通过素质知识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措施,提高员工素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质量管理相关专业,培养质量专业人才。重点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培训,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技术培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中国经济时报:在你看来,为了提高质量,按照《指导意见》的部署,下一步的突破口在哪里?

魏继刚:下一步是多方面的突破。

例如,我们可以围绕重点产品和重点行业开展质量状况调查,组织质量比较和咨询,识别比较优势、行业共性问题和质量缺陷,研究制定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全面推行企业标准自我申报披露和监督制度,实行企业标准带头人制度;做好新形势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完善打击侵权假冒长效机制;开展重点行业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比较,加快先进适用国际标准的转化,增强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完善各级政府的质量激励政策,通过评选和表彰国家质量奖,建立质量基准,提升先进质量。加大对政府质量获奖企业在金融、信贷、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应该说,工业供给质量的根本提高需要从文化建设、国家战略、法律法规、政府监管、市场环境、基础能力、主体责任、质量管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形成合力。如果我们坚持下去,我们最终会取得成功。

标题:多维着手多元施策合力建设质量强国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030.html